编者按
“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我县之所以能成为千年瓷都,正是一代又一代瓷雕艺人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青年拔尖创业人才是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谁能吸引、培养、使用好青年拔尖人才,谁就掌握和拥有未来陶瓷世界的主动权、话语权。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辟“德化当下的可能”专栏,陆续刊登我县青年一代陶瓷工艺人才的故事,以期起到引领、示范、前瞻等作用,敬请关注。
人物名片:
兰全盛,1981年7月出生于德化县葛坑镇龙塔村,工艺美术师、技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福建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福建省雕塑学会会员、德化县现代陶艺家协会常务理事。
采访兰全盛都是在晚上进行的,白天他要到师傅林建胜的聚益瓷雕工艺厂上班。林建胜工作室是泉州市陶瓷行业惟一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团队”,兰全盛是主要成员,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能到自己的工作室里进行一些创作。
虽然年纪不大,但其“工龄”却已长达十多年。回顾兰全盛的创作历程,他只说,“人是不能懒的”。十多岁时,他到一家出口陶瓷公司做产品开发,最复杂的别人不愿意做的他都揽过来做,多年以后他却因此积累下非常扎实的雕塑功底,不但手工的速度比别人快,对人物造型、神韵等的把握也比别人更迅速精准。所以,他的工资从全厂最低一路做到了最高。看似不经意的勤奋付出,其实都会获得最好的回报。
可年轻的兰全盛并不被现状沉醉,他认为应该趁年轻多学一些东西,2007年开始到陶瓷学院(现更名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进修学习。在此,他认识了苏献忠、林建胜、张南章等老师,深受他们影响,在他们的指导下,逐渐意识到西方雕塑的写实让人一眼看到底,缺乏内在的神韵,反倒是传统的东西更有特殊的魅力。
于是,兰全盛彻底爱上了传统瓷雕。有位名人说过,能把自己的兴趣当作事业来经营,这是人生一大幸事。兰全盛说,上天很关照他,瓷雕就是他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他最想经营的事业。不管遇到任何烦心事,但只要在工作室坐下来,所有的烦恼便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热情洋溢,浑身使不完的劲。正因为有这股韧劲和干劲,他每天晚上都坚持到11:30后,一天的工作时间达14小时以上。别人在休闲休息,他却“躲进小楼成一统”,专心投入创作。从事传统雕塑短短的几年间,设计创作了数以百计的艺术陶瓷作品,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评比中获得多个奖项。2013年11月首届福建省陶瓷产品(工艺陶瓷)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举行,在这场需要现场雕塑的“实战”考验中,兰全盛的《道法自然》以其精湛的技艺、深刻的内涵和绝妙的烧成效果赢得第四名。
兰全盛今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虽然简单却有一种很好的艺术氛围。工作台上摆满了刚完成的作品泥稿,每一件作品的人物身姿优美、肌肤细润丰满,栩栩如生,极其引人。在工作室里,经常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人,但不管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他总是谦虚地向别人请教对他作品的看法,并善于汲取好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力求精益求精。他的好朋友介绍,去年他在自己家里创作的一件达摩,不少人已经称赞为好作品,但造型搬进工作室后,又吸收别人的建议进行了三次大整改、数十次小修改。前不久,一位客人见到这件作品,赞叹不已,立即买断这件作品的销售权。
兰全盛把自己定位在对传统陶瓷雕塑的传承上,当然,这并不是拘泥于形式上的传承,而是传承内在的精髓以及对传统瓷塑神韵的一种把握。他正在创作的《坐莲观音》《骑犼观音》等,对莲花和瑞兽的追求都更加写意,就是对这种传承精神的努力践行和探索。
在同龄的年轻人当中,兰全盛无疑已经脱颖而出,并被不少行业大师所认可,但一向内敛、低调的他,并不因为自己在瓷雕上有“几下子”就沾沾自喜而心显浮躁。笔者要采访他时,他连续推脱好多次。他清楚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也清醒脚下道路还很艰辛和漫长。他说,他的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而这,也已经延续到他对徒弟的要求上,“不追求速度和数量,只要做到最好,最精工”。
[憨鼠责编: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