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另一半》 陶艺 余素红
魏华,1963年生于湖南张家界(000430,股吧), 苗族。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韩国檀国大学环境与陶艺硕士。广东省高校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职广州美术学院陶艺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记:做为这次展览的组织策划人之一,把两个展览并置展出,出于什么考虑?
魏华(以下简称魏):主要目的是从陶艺教学出发,考夫曼本身也是大学教授,他通过工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在教与学中找到契合点。这种引领世界陶艺学科前瞻性的方式,让学生对陶瓷的理解、空间的介入等方面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是一个难得的互动学习机会。这次《广东省高校陶艺作品学院展》界定在“现状展”的范畴之内,通过展览发现问题—如学科建设不够系统、课程设置紊乱、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艺术观念的培养滞后等等。
记:陶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在学科建设中如何定义?教学方面有什么想法?
魏:宽泛的定义是,一切运用陶瓷媒材的艺术作品创作都可以称之为陶艺。小范围的可以理解为具有陶瓷特性、语言特征的带现代艺术观念的艺术形式,称之为陶艺。从目前广东陶艺学科的建设来说,最好回归最原本的陶瓷语言、陶瓷技术的把握与课程系统的建构上来。广州美院在工艺美术学科与雕塑系最早设立陶艺课程。广东有着深厚的陶文化底蕴,以后的发展将与区域产业、地域文化有关联。把民间艺术和学院艺术教学联系起来。比如怎样把石湾艺术现代化。
记:在当代语境下,陶瓷教学怎么与我们自身传统陶瓷艺术结合?
魏: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必须融入民间艺术和当代审美趣味,移植原生态的陶瓷、本土的雕塑,让陶艺成为具有当代价值、当代意义的艺术表达方式,让它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中成长。
记:中国陶艺创作似乎在当代艺术中还没找到相适宜的位子,为什么?
魏:陶艺的处境比较尴尬,一是民间传统艺术的负担太重,传承的压力太大;二是在当代艺术领域,很多艺术家其实都利用了陶瓷媒材在做当代艺术精神的作品,但没有介入“陶艺”领域中去考量它,所以,陶艺是“两头不到岸”,与其这样,不如修炼内功—回到陶瓷系统本身,对陶瓷材料特性深入研究、挖掘,有了这个基础后,再切入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中就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