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又称“凤凰”,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四灵之一。通常人们把雄鸟称为“凤”,雌鸟称为“凰”(古时为“皇”)。传说中还有一种“鸾”,因是雄性凤凰, 所以有“鸾凤”之称。凤是古代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民间将其形容为“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凤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
陶瓷上的凤纹装饰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到六朝时期,是凤纹的孕育和产生时期,唐代到清代是凤纹的发展时期。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简单的鸟纹形象。
秦汉时期,建筑用陶瓦上多出现朱雀纹,凤的形象从那时开始趋于明确。瓷器上的凤纹装饰出现于唐代。这时的凤纹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和越来越美丽的形态变化。唐代凤的形象与高冠长尾的孔雀并成定式。
宋代凤多与牡丹相配,形成凤衔牡丹、凤穿牡丹等纹样。唐宋时期,凤纹的装饰大多采取刻花、印花的技法,到元明清时期,彩瓷成为中国瓷器烧制的主流,凤纹的装饰由刻花、印花变为以笔绘为主,大量形美色艳的凤纹在这三代瓷器中出现。
与龙纹类似, 凤纹的形象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特点,充分表达了人们的理想、追求和意愿。商周时期,凤被看做一种神鸟。这时的凤纹几乎都呈花冠状,丰满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爪, 显示了奴隶制社会的等级森严、风气凝重和当时的审美情趣。
秦汉时期,除描绘凤凰形象以外, 还有朱雀、鸾鸟、赤鸟、长离、鹏等各种神鸟,形象大同小异,都是凤鸟的变体和异化,是凤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凤纹的形式特征在汉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由于当时佛教盛行,凤鸟形象被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装饰题材扩大了,花卉缠枝纹样被广泛应用,凤多采用在清新的花卉图案之中展翅飞翔的形象。
唐朝凤纹的造型更加“鸟体”化,常见成双成对的“鸾凤”, 和鸣祝颂, 象征着美满幸福。这与盛唐的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宋元两代,凤纹大量出现在瓷器上,如宋代江西吉州窑凤菊纹瓷枕、元代青花的各种凤纹罐和凤首壶等。
到了明代,凤纹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造型,无论在圆形、方形还是其他形状的器物上,纹样构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凤纹的共性形态也进一步规范化。
清代饰以凤纹的瓷器较明代增多,而且画法风格各不相同,按纹饰的组成分成双凤、团凤、夔凤、凤凰牡丹纹、龙凤纹等,此时凤纹基本上贯穿整个时代的瓷器生产,并多出现在官窑制品上。其代表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皇权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