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历史>>|
探讨越窑秘色瓷与柴窑的渊源

发布:2014-7-31 10:59:4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体: ]

 

 

五代褐彩云镂孔炉

 

      柴窑在瓷学上是经历千年的一大悬案,很多人都想知道柴窑究竟是什么。而黄金源先生很早就写过《论柴窑》的文章,对柴窑的来历进行全面分析。这些论断,后来被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所证实。    那么,柴窑到底藏身何处?黄金源说,只能从现存史料和实物中才能找到真正答案。他通过不断考证后得出,“因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留有诗句赞美秘色瓷,而留下柴窑的美名,故我们认为,只有生产秘色瓷的越窑才能称之为柴窑。”

 

      近日,记者在瓦趣轩主人、古瓷收藏家黄金源先生的引领下,走进了瓦趣轩古香古色的书房,听他讲述研究古瓷的心得。

 

      藏家名片

 

      黄金源,任美国华人收藏协会名誉会长,广州市古玩商会等顾问。

 

      柴窑因后周皇帝柴世宗诗句而得名

 

      秘色瓷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越窑贡窑生产的瓷器,专供皇家,臣庶不能使用,在当时连普通老百姓都不能看到它的真容,因此被称为秘色瓷。

 

      历史上真有柴窑吗?其实这个问题都一直存在争论。最早记载柴窑的文字,是宣德年间《宣德鼎彝谱》一书,明确记载后宫内库藏有“柴、汝、官、哥、钧、定”六窑藏品,且柴窑排在首位。这给柴窑是否存在的争论划上句号。

 

      黄金源说,要研究柴窑,首先就得先谈谈越窑。越窑是从汉代开始生产,一直延续到北宋,经历了千年之久,是我国陶瓷史上的擎天一柱。中国陶瓷史上有很多帝王与文人墨客都赞美过越窑,在北宋朝以前,它一直独领风骚。至晚唐,已有在吴越之地,上林湖设立官窑,因此有了“陶成先得贡吾君”等词句。

 

      在五代十国的六十年间,吴越国王在上林湖建立官窑(上林湖即现浙江省东部姚江流域慈溪县鸣鹤场水库)。由于官窑所烧的瓷器是专供宫廷使用的贡瓷,臣庶不得使用,故称为“秘色瓷”。至北宋,朝廷派大臣赵仁济督管窑务,后来各地瓷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越窑就此被废弃。

 

      那么,越窑又和柴窑有什么关系呢?黄金源说,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曾赞美进贡的越窑“秘色瓷”时,留下一句诗:“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当时的越窑有黄色、天青色。这句诗的前部分,是赞美越窑瓷器的颜色,后面是希望将来都能烧出这种颜色,所以人们认为柴世宗喜欢这样的瓷器,故称之为“柴窑”。

 

      那为什么后人说宋代名窑时,只有汝、官、哥、定、钧,而没有柴窑呢?黄金源分析称,首先,因改朝换代关系,后周被灭亡后,柴窑名字不能再用后周皇帝姓氏“柴”,而只能称之为越州窑。而当时越窑已经逊色了,因此柴窑不在宋代名窑之列。第二,越窑历经千年,最顶峰时期是晚唐和五代,因此也不能列为宋窑。

 

      黄金源认为,越窑有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但只有在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生产的秘色瓷,才是越窑的发展高峰期,才代表其最高水平,此前越窑生产的产品大多是殉葬品。“柴世宗留有诗句赞美秘色瓷而留下柴窑的美名,故我们只称生产秘色瓷的越窑为柴窑”。

 

      但因时间的冲洗,很多人淡忘了越窑曾烧制宫廷用秘色瓷这段历史。直到明万历年间,徐应秋所著《玉芝堂谈会》中记述:“陆龟蒙词所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为诸窑之冠。至吴越有国日愈精,臣庶不得使用。谓之‘秘色’,即谓柴窑也!”这重新明确了晚唐越窑秘色瓷就是柴窑。

 

      到清干隆皇帝时,干隆在御制诗中就有一句“李唐越器人间无”的感慨,表达了对越窑秘色瓷的仰慕之情。干隆这句诗也说明,至清朝“越器人间无”应是可信的。因为经历了千年,人间经历许多次战争和多次改朝换代,瓷器又是易碎品,至清朝早期,就很少见到唐朝的越窑器了。

 

      法门寺地宫中见到越窑秘色瓷真容

 

      釉下彩比釉上彩工序复杂、难度大,制瓷技术要求高,是我国陶瓷彩绘中一项杰出的成就。可惜当时这种釉下彩制品不多,时间也很短暂,未能普遍推广运用到民间用瓷中。

 

      秘色瓷器为宫廷御品,民间无缘使用,极为珍贵,一直来都无考古发现之标准器物。直到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有明确记载的14件秘色瓷器,从此中国陶瓷史才有了可以断代的标准品。

 

      地宫出土的碗、盘、瓶等14件秘色瓷,为举世仅存的珍品,瓷器通体施釉,润泽晶莹,特别是圈足和口沿上镶有银锃的两具瓷碗,用平脱技法装饰鎏金镂空花鸟团花纹,华贵富丽,堪称绝品。这些瓷器按《物帐碑》以秘色瓷记载,说明最迟在公元874年前,秘色瓷已烧制成功。秘色瓷的发现结束了考古界探求秘色瓷真谛的悬案。

 

      而黄金源先生的瓦趣轩中收藏的一件唐代越窑五瓣花口洗,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洗一模一样,因此可以断定为秘色瓷。

 

      考古发掘找到的越窑器,特别是找到了秘色瓷,给瓷学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黄金源先生论述有关柴窑和秘色瓷的内容,也大多从后来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得到证实。

 

      在上林湖窑址中发现的一件青瓷虎头足,形状花纹和制法都和临安县西市街明堂山吴越王钱镠之母水邱氏墓中出土的香炉足一模一样,证明官窑确实设在上林湖。

 

      许多文献明确记载,晚唐时期的确有专门制造贡瓷的贡窑,窑址就在余姚上林湖。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两浙、苏南十三州的吴越国王钱氏利用越窑成熟的制瓷技术,采取唐代贡窑的办法,在余姚上林湖一带建立官窑,烧制宫廷用瓷和贡唐、贡晋、贡辽、贡宋等贡瓷。

 

      临安板桥五代早期墓中出土的青瓷瓶,上划有“官”字款,说明烧这类瓷器的窑,在唐末、五代时又称“官窑”。

 

      到五代末宋初时,吴越钱氏小朝廷已朝不保夕,所以对中原君主贡奉不断,不惜“倾其国以事贡献……器服珍奇为献,不可胜数”。

 

      而秘色瓷之所以能够成为越窑中的精品,主要是其开始使用了釉下彩这一工艺。黄金源说,唐末、五代已出现了彩绘,常画在大件和珍贵的器物上。如临安水邱氏墓中出土的五代褐彩云镂孔炉,其笔法娴熟,画面壮丽,极大地发挥了彩绘的艺术造诣。

 

      不仅如此,从炉座等生烧部分观察,发现褐彩绘于釉下的化妆土上,是釉下彩。其生产过程中是在胎体上先上一层化妆土,然后画彩绘,再上釉烧成。

 

      据介绍,釉下彩比釉上彩工序复杂、难度大,制瓷技术要求高,是我国陶瓷彩绘中一项杰出的成就,为我国以后的釉下彩绘工艺的广泛应用作出了成功开端。可惜当时这种釉下彩制品不多,时间也很短暂,未能普遍推广运用到民间用瓷中。

 

      越窑瓷赏鉴

 

      唐代越窑釉下彩水盂

 

      越窑釉下彩水水盂,高5.7厘米、直径8厘米。藏于瓦趣轩。

 

      黄金源点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里提到:内库有青瓷酒杯,纹如乱丝,其薄如纸,以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吹如沸汤,名自暖杯。证明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内库已存有青瓷,应在此之前已有越瓷上贡。

 

      此盂内外施艾色釉,闪黄,盂内满釉,外釉不到足,釉呈细碎鱼子纹,灰色胎拉坯很薄,实足外撇,底有指模型偏心旋纹。器腹粘有褐白绞胎瓷,从此证明同窑的有绞胎瓷同烧,并未有匣砵装烧,烧制过程是拉坯后全身施化妆土,在化妆土上绘画再上釉一次烧成。这种烧制效果与出土的晚唐水邱氏墓褐彩云纹镂孔炉没有烧生的炉盖一致。也可以说明越窑釉下彩不是晚唐才开始有,而是中唐已有生产。

 

      唐代越窑五瓣花口洗

 

      五瓣花口洗,高4厘米、口径14.1厘米。藏于瓦趣轩。

 

      黄金源点评:此洗应产于上林湖贡窑,正是“陶成先得贡吾君”、“臣庶不得使用”的秘色瓷,制作精良,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瓣花口洗无异,应为柴窑。

 

      五代褐彩云镂孔炉

 

      该鼎出土于临安吴越王钱镠之母水邱氏墓中。为博物馆藏品。

 

      通高66厘米,盖高35厘米,鼎高21厘米,座高11厘米。鼎炉为筒腹平宽唇,唇面绘褐色莲瓣纹,腹画如意形云纹,底装虎型足五个。上有盖,下设座,是一套雄伟庄重的焚香用的供器。

 

      黄金源点评:这一套鼎炉制作精细,并采用复杂的釉下彩技法,是越窑青瓷器中的精品,也是一件难得的越窑重器。

 

      唐代荷花芯池

 

      越窑刻花碟

 

      越窑刻花碟,底径6.8厘米、口径15.7厘米。藏于瓦趣轩。

 

      黄金源点评:唐代越窑很少有刻花,此盘刻四荷叶纹,心为荷花,刻划并用,线条富有变化,具有层次感,边有四出口,这是上林湖荷花芯池晚唐贡窑产品,为秘色瓷。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