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的光绪年间,是清皇朝走向灭亡的非常时期。因此陶瓷制造水平大不如清中早期,出现大批仿古瓷。此时的仿古瓷无论是彩色釉还是粉彩、青花等品种,均有仿之。如仿康熙郎红釉、棒捶瓶,仿干隆天球瓶、鹿头尊等。
但仿古瓷再注重工艺质量,也是无法避免时代的局限一格局的。比如,郎红釉色可以仿得了器形相似却无法在釉色鲜红方面比拟。又如,兽首尊的双耳也无法达到干隆时期的饱满度。记得笔者在读初中时的一个周末夜里去顺德区收藏家协会会长家中拜访,就见得一尊光绪仿干隆红釉兽首尊。无论是从釉色、胎质、器形等方面,器物是显得非常开门的。当时我把它上手鉴赏,几乎所有的特征都与干隆时期的同一个模样。笔者时年对瓷器收藏的研究不如对杂项所深好,如若不是会长提点,还真被其外模蒙蔽。会长告诫我千万要记住,这最关键一辨别特征就是那兽首不够饱满。否则将来以干隆的钱买了光绪的瓷,那可就亏大了。
在光绪时期的制瓷业粉彩方面还出现了一类创新的品种,浅降粉彩。多仿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笔意的人物、花鸟与山水画,是属于中国山水浅降一派。
“浅降”属专用术语,在国画中浅降只用于淡菜山水画,故又称为浅降山水。浅降彩瓷器物所含粉质较少,其施釉较薄,色调相对粉彩瓷要淡雅柔和。通常还会在画面上题写干支年款及画题姓名。它的缺点是,受到磨损很容易就掉彩。造成这样的缘故是因为浅降彩本身是薄加彩,然后再入炉二次低温烧制而成的。
而若干年前,我曾介绍过一位广州过来佛山顺德本地寻宝的藏友到师兄家中购藏古瓷。当时我与师兄从三楼搬下装有“三百件”瓷瓶的一对大锦盒。瓷瓶正是当时藏界较为普遍的晚清时期的异类粉彩瓷。这类三百件瓷瓶尽管异类,并不足以令藏家所自豪,却依然是卖了个好价位,显然是因为它是光绪时期相对传统粉彩瓷要较为少有的浅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