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高耗能的陶瓷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面临多重挑战、相当一部分陶瓷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清洁能源替代进入倒计时、天然气供应存缺口、陶瓷企业何去何从”为开场白,报道了陶瓷行业恶劣的市场形势及愈演愈烈的环保风暴。
央视此次报道主题为“新火烧出新陶瓷”,《经济半小时》栏目以广东产区多家陶瓷厂“爆仓”、“库存砖积压成山”的画面为背景,曝光了今年陶瓷行业市场之萧条,环保形势之严峻。在央视报道的开场画面中,嘉俊陶瓷副董事长陈耀强对于行业形势的表述,及广东家美陶瓷董事长谢悦增对燃气不足的担忧,让陶瓷人沉重。谢悦增直言:假如燃气公司原来每天向陶瓷企业供应一百万立方天然气,现在只供应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只能由自己解决,这将导致剩下百分之三十的产线要停产,使陶瓷企业承受来自员工、客户及自身生产运营的压力。
记者留意到,央视画面曝光的陶瓷行业“爆仓”处为恩平陶瓷产区某停产的陶瓷厂,多处瓷砖堆积的画面足以看出今年上半年陶瓷行业整体形势的不容乐观。据报道,今年上半年广东陶瓷产能降低了近20%-30%。“预计八月份到九月份,行业停产现象将更加严重”,陈耀强警示道。
除了上述两位行业人士出现在央视画面详解他们之于陶瓷行业形势的解析,简一大理石瓷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君也在央视画面上露脸并发表看法。针对燃料成本,他回答了央视记者的提问。他表示,在陶瓷产品生产中燃料成本占整个成品总成本比例约30%,若把陶瓷生产中燃煤改成天然气,则8800大卡的单位热值价格约为4角3分,比使用煤成本至少增加一倍以上;若以每年煤使用量6万吨为例,则需燃料成本五千万,改成天然气则至少需一亿元。在央视画面展示其公司整个煤气站燃煤脱硫系统时,杨君之向央视记者透露说整个环保投入需2千万以上,陈耀强则说嘉俊陶瓷对环保设备技术的投入在四千万以上。
此外,央视记者还采访了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吴一岳。吴一岳分析陶瓷行业燃源时说,陶瓷产品生产制造所需天然气用量巨大,目前广东省能够提供的天然气量占全省燃料用量的比例在10%以下,假如陶瓷行业过快、过高速使用天然气的话,即使将能够拥有的天然气资源全部往陶瓷行业倾斜,可能依旧会出现短缺问题。他主张,天然气和煤炭两者可以相结合,同时推进,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可以改用天然气,更多的企业应该盯住清洁煤高效利用技术,往这个方向发展,这才符合国情和广东实际。他同时说,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使用天然气还是使用清洁煤这主要看政府的态度,因为政府要求陶瓷企业用天然气,如果企业用了煤清洁技术则需担忧政府的态度,这让陶企处于选择“煤改气”项目与“清洁煤技术”的十字路口。“希望国家有更明确的指引,到底哪些属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以便地方政府和企业能够放心使用这个技术,降低政府施政和企业运营工厂的风险。
节目到最后播出了沈阳市法库县某陶瓷公司负责人的一段直白:用了科达清洁煤技术之后,环保压力和安全压力小多了。
沈阳科达洁能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宏则介绍说,科达该项煤炭清洁技术避免在产生传统水煤气过程中的酚水焦油的产生。他介绍说,该项技术煤气炉膛的反映温度和出口温度高于传统水煤气,酚水焦油裂解温度在500到700度左右,而炉膛出口温度控制在900到950度之间,相当于它裂解温度的1.5倍,保险系数较大。从煤进到煤出碳氢转化率占90%,比传统的高13到15个百分点,如果按一期工程的耗煤量来算,大概每年耗煤量50万吨,如果用等同热值的煤气量的话,可以省将近8万吨煤,从清洁环保方面来说,几乎可以跟天然气媲美,含硫量控制在20毫克以下,粉尘含量每标立方20毫克以下。而由于这是一种集中生产工艺,替代了传统分散性工艺,在环保或安全方面,管控容易集中体现,便于管控,按完全成本比较,使用该项技术生产制造成本比传统两端水煤气炉高十来个百分点,这节省了3个点左右的燃料成本。
谈及天然气和煤的政策导向,清华大学清洁煤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张建胜感慨:国家之所以订立380亿的进口天然气协议,并用煤制天然气,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天然气不足,如果所有陶瓷厂全都改用天然气则会加剧这种情况;而从技术上说,完全可以制定出标准,经过多个环节和部门研讨,允许企业上煤制气,并验证煤制气排放能否跟天然气排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