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都消息,8月19日上午8点左右,一辆从江西运陶瓷砖来到佛山卸货的大货车疑因刹车失控,行至禅城石湾建国路3号一陶瓷仓库附近时,从陡坡冲下百米连撞3车,导致一居民房墙壁被撞穿,幸无人员伤亡。据了解,事故疑似运载超重。在此,陶卫网记者提醒陶瓷企业,运费永远是小额,事故支出费永远是大头,切莫超载运货。
从“江西砖”运至佛山的另一个角度看,其他产区的陶瓷砖何以千里迢迢大批量的运至佛山卸货?是广东陶瓷砖供不应求,兄弟产区慷慨解囊远水救近火吗? 据了解,今年广东陶瓷各大产区减产现象仍在持续,不过减产原因除了环保整改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为了缓解库存、爆仓压力,而包括品牌陶瓷企业在内的“销售额下滑20%~40%”的现状,则更加表明陶瓷行业巨大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一批批从其他外产区运至而来的“移民砖”并非冲着广东市场而来,而广东本地消费者对“土著砖”的品牌认可,更加削弱了“移民砖”在广东市场被广泛消费的可能性。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较比“佛山牌”的陶瓷砖出产包装后可直接投放到市场,其他产区有的陶瓷企业则更希望让产品到佛山“粘粘仙气、镀镀金”,待有了“佛山陶瓷”的“基因”后再投放市场。相对而言,经过这一道品牌加工的程序,产品投放到市场则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身价”除却运费、物流等品牌加工成本,或多或少都能得到提升。由于“土著砖”身价相对较高,一些贴牌商也极其乐意“移花接木”,将其他产区陶瓷企业所产的“身价”相对低廉的陶瓷砖产品运至佛山,或直接“加冕”摇身一变为佛山品牌,从而将“佛山陶瓷”的品牌价值套现。因此,才会有诸如上述大吨位卡车运载一批批陶瓷砖来佛山的现象;此外,广东陶瓷企业在各产区投资所建的分部因为营销需要或无法全部“就地销售”,这一原因也是“外产区运砖大军”形成的一大原因。迹象表明,随着市场持续低迷,陶瓷企业来佛山“镀金”的需求正逐渐变大。
由于“换包装、喊口号”对于其他产区的陶瓷品牌无法彻底的“佛山化”,因此,近年来亦有诸如高安、萍乡等产区的陶瓷企业花重金来佛山“镀金”。将展厅、营销中心落户到佛山,这是其他产区“品牌佛山化”的一般做法,也被企业视为“品牌转型升级”,但随着落户佛山后高昂的品牌运作费用、物业费用,及模糊的战略效应,亦有相当一部分外产区陶瓷企业“战略转移”折返“江东老家”,因此,“进进出出”一词能较为形象地描述“外产区陶企佛山镀金潮”的现象。有行家表示,真正的品牌佛山化关键在于观念、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工艺技术、机械设备的佛山化,而在设备、人才方面,有些企业并不输于佛山陶瓷企业。“将展厅搬到佛山”、“换上佛山的包装”等举措则是概念上的品牌佛山化,或虚假的品牌佛山化。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主管部门对“佛山陶瓷”这一品牌进行实质上的管理,也未有相关准入标准、鉴别标准、公共商标等。而在早前,相关行业协会亦有传出“佛山陶瓷”商标申请的相关信息,但现今并没有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