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瓦产能连续迅猛扩张多年,如今已趋于饱和。图为高安某西瓦企业生产车间实景。
高安陶瓷产能全国第四,但西瓦全国第一。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琉璃瓦分会副理事长、江西佳宇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巨林等多位瓦企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高安是全国西瓦产业的“高地”,无论是产品、性价比还是产能规模,在全国都具有绝对优势,甚至能够左右全国西瓦行情。
贾巨林说,如2013年年初,由于电网改造,泛高安产区(高安、上高、宜丰)复产时间不得不延后半月,在节后的销售旺季,高安各瓦企都无法正常生产。这段时间里,少了高安这个强力的竞争对手,其它产区瓦企都满负荷生产,迎来“量价齐涨”的黄金时期,而高安瓦企投产后,它们又受到较大冲击,“量价齐跌”。
产能扩张运动
自2009年至今,高安西瓦产能一直呈直线式的野蛮增长。此间,“新农村建设”释放的积极信号,让西瓦业被普遍看好并蓬勃发展,依托本地优质、丰富的原料资源,高安西瓦企业如燎原之火大面积兴起。
一组由高安多位瓦企负责人提供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高安西瓦产能扩张的“快”与“猛”: 2007年-2008年,高安(含上高、宜丰)产区西瓦总日产量在30万片左右,2009年飙升到60万片,“而现在达到了342万片。”贾巨林告诉本报记者,经统计,如今以高安为主体的江西省西瓦日产能,已达到700余万片,占据全国西瓦总产能的70%。
据本报“陶业长征”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江西省共有西瓦生产线22条,日产能302万片,其中泛高安产区生产线13条,日产能170万片。“现在的产能与2011年相比增加整整一倍。”高安一位西瓦业内人士说道。
2012年,西瓦产能扩张最为迅猛。仅2012年上半年,高安、上高、宜丰等地就新增6条大产能西瓦生产线,日产能在2011年基础上再增100万片,达到近300万片,同比2007年,短短五年之内,产能猛涨了10倍。
正因如此,2012年6月,高安瓦企面对猛增的产能,遭遇了较大的库存压力和产品降价,彼时在淡季与漫长的雨季影响下,高安的西瓦销售大多不太理想。
“这样的扩张速度不得不让我们的产品每片降价5分钱,相对于每片毛利润仅有2毛钱的西瓦而言,这样的降价意味着我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25%”。当时,高安一家知名瓦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剩的产能面前,高安瓦企新上生产线的计划不得不被搁浅。
你而自2013年1月份以后,西瓦的产能扩张势头同样迅猛。据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2014年6月底,我国中东部省份共增加西瓦产能133万片/天,此间仍有相当数量的西瓦生产线建成投产,总产能再攀新高。
如今,高安共有西瓦线19条,每条线的平均日产能18万片,最大的瓦企日产能是60万片,亦为全国最大。
市场回落
“高安现在的西瓦产能正处于饱和状态,不能再继续增加了。”贾巨林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延续多年的产能扩张之下,西瓦市场已开始回落。“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西瓦同样如此,不可能一直上行。”
产能暴增的同时,政府对农村建房控制的政策利空,对于重度依赖农村市场的西瓦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受此影响,未来西瓦市场将面临萎缩,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日趋惨烈。”江西新景象陶瓷董事长喻国光说,理论上今年瓦市非常疲软,但令人费解的是,高安多家瓦企的销量都不降反升。
这一说法得到了贾巨林的证实。“从我们公司的销售数据来看,7月份销量同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销售总额却出现了下滑。”贾巨林坦陈,“原因是今年西瓦集体降价,我们也下调了15%。”
高安一位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西瓦的销售高峰是2008年雪灾和2007年台风之后,彼时多地对西瓦有着较大需求,市场上西瓦一度供不应求,每片价格普遍在2元以上,而自此以后,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去年高峰时期还能卖到1.7元/片,现在只能卖到1.5元/片”。
事实上,政府针对农村的政策是影响西瓦市场变化的一大主导因素。在2012年,高安瓦企迎来了一波发展高峰,受益于城镇化建设,以及江西省政府的“亮化工程”——要求国道、省道两旁居民建筑使用西瓦的政策影响,西瓦需求得以释放。
品质和管理制胜
在激烈的市场厮杀中,西瓦业不得不为多年高速扩张种下的恶果“埋单”:今年瓦价集体“跳水”,对于一些经营不善、综合生产成本过高、利润薄弱的小型瓦企而言,轻则库存压力过大而被迫停产,重则遭遇市场淘汰而出局。
据本报记者在湖北、江西两产瓦大省调查了解获悉,已有湖北谷城南沣瓷业、湖北蕲春华顺陶瓷、江西高安伟鹏陶瓷3家经营不善的瓦企处于倒闭状态,除此之外,至少有3家瓦企生产线全部停产,两省瓦线停窑数量超过10条。
盘点这些倒闭停窑企业,记者发现,多数为企业形象差、规模小、产能落后、资金实力弱的弱势企业,而一些新建成投产的瓦企和管理规范的大型瓦企均实现了销量增长。
对于多家瓦企的倒闭与停产,贾巨林认为,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下,这种现象实属正常。他说,未来市场还是有的,只是不会再继续增加,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效益突出的大型瓦企在未来更具优势,一些产能小、实力弱的瓦企将会被陆续淘汰。
怎样的瓦企更能够适应未来的市场环境?记者将这一问题抛给贾巨林时,得到的答案是:“质量取胜”。他认为,西瓦具有品牌辨识度不高,各生产厂家间价格差异小、产品技术相差不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西瓦不可能像瓷砖一般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能够形成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品牌,因此“品牌取胜”对于西瓦很难行得通,只能提升产品品质和管理效益,性价比高的西瓦产品将更具竞争力。
贾巨林说,对于做品牌自己也考虑过,但西瓦作为低价销售的产品,很难支撑品牌建设的巨大投入,此外西瓦的品牌辨识度低,不易形成品牌,所以在未来的竞争中,瓦企制胜市场的关键是产品的稳定和品质的提升。(本报记者 操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