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前后,新中源、新明珠、欧雅、普京、威臣等沿海强势企业大举登陆高安之后,高安陶瓷产业蓬勃发展。期间,以太阳、瑞源、罗纳尔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亦不断吹响了扩张号角,“温州系”陶瓷企业不断增资扩产,本土新建陶企集中涌现……短短七年时间,高安神速般跃居全国产区产能“四强”,声名鹊起。
如今,扩张大潮退去,高安陶瓷长期粗放发展积攒的弊病如同裸露的河床,在潮落后暴露无遗——产能集中过剩及产品同质化引发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不足,优秀人才匮乏,产品配套不全,物流发展滞后等问题如鲠在喉,掣肘着高安陶瓷业的提升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过去的十年间,高安陶瓷在中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取得了骄人成就。然而当下,全国陶瓷砖产能过剩,生产布局基本“当地化”,全国知名品牌不断蚕食三四级市场,高安陶瓷正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江西太阳陶瓷集团董事长胡毅恒看来,高安陶瓷大规模扩张产能的时代已经结束,产区的规模形态趋于稳定,现已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高安要做的是,充分利用过去的积累和一切可利用资源,重心偏向挖掘企业潜力,大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品牌与品质提升、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软实力建设。
一边是“全国新兴产区典范”的荣耀与光环,一边是产区大而不强的坚硬现实。高安陶瓷这个孱弱的“巨无霸”,正处于发展的拐点,焦妁地寻找全新出路。
新兴产区典范
高安居身江西中部,与陶瓷结缘已久,早在宋代就开始了以日用瓷、工业瓷为主的陶瓷产业。
建筑陶瓷的高速扩张最早追溯至2004年,是年以美康陶瓷为代表的温州资本开始进入高安陶瓷行业,2006,奥利斯、仁牌、长城、宏信、瑞福祥、寰宝等一批温州资本军团也集中进入高安。
2007年3月,为更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陶瓷产业,高安市在新街、八景、独城三镇交接处成立了“江西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新中源、新明珠、欧雅、普京4家广东佛山陶瓷企业巨资落户基地,随后福建恒达集团控股的恒达利陶瓷也在基地设厂。
沿海强势企业的大举登陆,使本土企业有了“与狼共舞”的危机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本土企业因势得利迅速发展。新瑞景、伟鹏、新景象、金刚石、新中英、三星等纷纷斥资圈地,并借鉴佛山知名品牌企业的发展模式,从规划到设计布局,气象一新,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诸多项目的同时开工建设让彼时的陶瓷工业园俨然变成一个大工地。各种资本对陶瓷的趋之若鹜,让“做陶瓷两年可收回成本,三年可致富发家”的传言在高安不胫而走,一些来自农产品收购、养殖、煤炭、酒店以及中小房地产企业的本土资本开始按捺不住了,集体向陶瓷行业进军。
聚集效应日渐明显,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企业也蜂拥而至。金龙包装、集贤纸业、新瑞腰线,彩印包装、安泰燃气、银泉供排水等先后落地。陶机方面,劲刚工模具、新鹏程实业、科达、恒力泰等纷纷在高安设厂或办事处。陶瓷化工原料方面,有欧陶科技、鑫威胜颜料……基本上形成了一条配套齐全的产业链。
民营企业家疯狂的投资建线热情,直接体现在当地财政税收的增长上,一份来自高安市政府部门的纳税数据显示,2009年高安陶瓷纳税额突破了亿元大关,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江西新明珠陶瓷、富利高陶瓷、普京陶瓷三家企业分别以892.5万元、767.5万元、614.9万元的纳税额位列前三甲。
2008年7月14日,“江西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经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批准,升级为“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这是全国建筑陶瓷行业首个“国字号”陶瓷产业基地。
高安陶瓷的迅猛发展,甚至成为了国内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学习和借鉴的典范。有关中央领导、省市领导以及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莅临高安陶瓷基地视察、考察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高安陶瓷已然成为了一张耀眼的名片。
高安陶瓷为何能够成功,隐藏在背后秘诀是什么?时任江西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胡江峰总结说:“主要得益于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物流便捷。”
江西罗斯福陶瓷董事长罗群说,高安发展陶瓷,优势得天独厚,除了拥有宽广的市场销售区域和地缘优势,都是先进的大产能生产线,成本优势突出,并且围绕在高安周边的都是同时期起步的新兴产区,而高安正好又是这些产区的领跑者,它们未能对起步中的高安形成围剿和冲击。
除此之外,罗群还认为,这和高安人独特的个性有着密切关联,“我的感觉是,高安人很适合做陶瓷。”罗群说,高安老板敬业、诚信、敢拼敢搏、有长远的发展思路,研究高安陶瓷的结构不难发现,80%的企业老板都是高安人,即便是宜丰、上高的陶瓷厂也都为高安人投资建立,而不同于此的是,其它新兴产区均以广东、福建、温州资本为绝对主体。
经过多年近乎疯狂的高速发展,中国建陶产业“三山一海夹两江”的传统格局已被彻底打破,高安成为一股新生的力量,占据着中国建陶版图的重要地位。
粗放高速发展的后果
但几乎与产能飞速增长同步的是,产能过剩及产品同质化引发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品牌与渠道建设不足、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当2012年行业寒冬悄然来袭,面对铺天盖地、无处可销的陶瓷砖库存,政府和企业开始审视之前粗放发展所忽略的诸多细节。如何引导陶瓷产业、告别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节能减排、优化结构的高效生产模式优化升级,成为摆在高安政府部门眼前最为急迫的问题。
高安市委书记聂智胜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高安将举全市之力,强攻建陶产业,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建陶产业,坚定不移推进建陶产业升级,坚定不移把高安建陶基地打造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陶瓷产区。
粗放发展与产能过剩背后,是高安陶瓷争夺有限市场的惨烈价格战。一位要求匿名的陶企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早在2009年,高安600×600mm规格的渗花砖为11元/片,而现在已跌至不到8元/片,而800×800mm规格的聚晶、普拉提,更是在一年之内,由去年的20元/片降至现在的18元/片。“如果不是煤炭等上游原材料的大幅降价,减轻了生产成本压力,很多企业都会扛不住。”
高安一位知名陶企负责人解释说,以前的市场并未像现在这样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即便是粗放发展,企业仍能够较好的生存,也不会考虑诸如品牌、管理、市场、渠道等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现在的形势变了,供需已严重失衡,企业的产品、管理和品牌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提升。
“高安很多企业都在500公里的销售范围内厮杀、大打价格战,其实大可以避开这些地方,争取到1000公里,甚至是2000公里的地方去。”这位负责人如是向记者说道。
事实上,高安陶企并非不想突破。问题是,物流并不足以支撑高安陶瓷向更远的销售区域突围。尽管高安政府近些年在发展与陶瓷相配套的物流产业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仍难以满足陶瓷发展的巨大需求。
说起物流,高安陶企称“这实为高安陶瓷的一块‘心病’”。高安作为闻名全国的汽运大县,但陶瓷企业却感受不到汽运的便利。
多位陶企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今年国家经济整体下行,多数汽运公司因为没有回头货,都不愿意出车,“实在不行,只能多给些运费。”一位企业人士说,这直接导致了汽运成本的上涨。
而此前开通的铁路专用线,亦饱遭陶企诟病,“除了要长时间的排队等候,价格也从通车时的400多元/吨,飙涨到了现在的1000多元/吨,而且服务态度差。”
水运对于不临江靠海的高安而言更不占优势。有陶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重庆一客户向公司定了一批货,货从高安汽运到九江,然后走水运到重庆,结果走了足足两个月才交付到客户手中。
高安一家西瓦企业负责人亦告诉记者,今年五月份公司发货到东北,运输线路是货经汽运到九江,然后走长江,通过海运转到东北,一组货柜的运费是8000多元,但如果从福建直接走海运,仅需要2000多元。这使得高安在某些区域的竞争优势远低于福建、广东等沿海产区。
来自市场的挑战
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消费潮流变迁和国家政策并不利于现阶段的高安陶瓷。
“若维持现有的品牌定位、市场渠道,高安陶瓷的未来之路势必越走越窄。”在多位高安陶瓷业内人士看来,市场瞬息万变,高安陶瓷正面临着转型与提升的挑战。
在人们生活水平和装修要求普遍提升的当前,即便是农村市场亦开始对装修材料和家居生活提出更高要求,此种趋势之下,高安现在的产品定位似乎已难以“与时俱进”和适应未来市场。
此外,按照住建部要求,未来的商品房至少要达到50%的精准标准,购房者直接拎包入住,精装房将成为今后较大的一块市场“蛋糕”,但以高安陶企现有的产品档次、花色以及品牌影响力,将很难进入房地产公司的供应商名录,无缘分享这块巨大的“蛋糕”。
“并且受此影响,高安陶瓷过度依赖的批发销售模式和传统店面模式都将面临萎缩。”江西绿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语带担忧地向记者表示。
挑战还来自国内一线知名品牌的冲击。江西新景象陶瓷董事长喻国光说,过去高安陶瓷的主战场是三四级市场,但如今马可波罗等众多一线知名品牌已大举入侵三四级城市,势必会对产品结构和渠道单一的高安陶瓷形成造成较大威胁。在他看来,高安陶瓷更应精耕细作,拓宽销售渠道,在避开一线品牌锋芒,将渠道下沉至其难以触及的乡镇市场的同时,对原有的产品结构和品牌进行升级。
事实上,对于品牌和产品的转型提升,并不仅是高安陶瓷企业的一厢情愿,亦为经销商的迫切要求。近些年,终端经销商面对惨烈的价格战,亦对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产生强烈诉求,并试图摆脱低利润的批发模式。
“现在的高安陶瓷应该向中高档方向发展,以广东和台资企业为参照。”李勇分析认为,上述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高安陶瓷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档次不高,“现在高安产品的内在质量已经和广东接近,但在外观、花色以及品牌运营上仍有较大差距,所以高安要解决这些问题,与广东等先进产区同步。”
缺少品牌沉淀
实际上,近两年经多方努力,高安陶瓷在品牌建设方面卓有成效。江西省(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党委书记胡江峰介绍,截止目前,园区内共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品牌建设进程明显提速。
与此相对应的是,陶企形象展示与广东地区逐步接轨,“我深有体会的是,以前高安企业的产品展示就是在样板间摆两片砖,但现在不一样了,展厅越建越好、越做越大,更加注重产品搭配运用和空间设计。”胡江峰说道。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扶与支持,近些年,由政府牵头并相继建设完成“国检中心”、“专用铁路线”以及引进央企“中节能公司”。而对于陶企普遍反映的“物流难”、“运价高”等问题,政府正在着力解决。胡江峰告诉记者,海铁联运、铁路专用线如何发挥最大潜能,政府也在不断探索,与此同时,高安的出口作业区得到了江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已动工,将大力带动企业自主出口和市场销售。
“高安陶瓷”原产地品牌建设亦提上议程。具体措施是,政府投入500万元资金,陶瓷企业再投500余万元,合计1000余万元广告宣传资金,集中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出“高安陶瓷”集体品牌。据了解,具体方案高安市陶瓷协会正在落实,一旦和央视谈妥,即可播放。
“高安陶瓷现在最缺的是时间沉淀。”在胡江峰看来,高安陶瓷起步晚,大部分陶企起步于2008~2009年,现在正处于提升阶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和佛山相同或者接近的高度,但如果再给高安5年,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高安一定会品牌林立。
胡江峰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目前园区内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已在品牌建设和出口方面小有成就。
采访中,高安陶瓷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品牌打造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揠苗助长。“高安陶瓷从起步至今不过7年时间,而佛山作为传统产区至少沉淀了20年,高安要达到与佛山等同的高度并不现实”。
但从企业层面来说,未来的路怎么走,还尚在摸索和探讨。高安多家知名陶瓷企业家向本报记者表示,高安现在所处的环境与当年的佛山大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佛山的发展模式,而应该结合高安的实际情况。
江西罗纳尔陶瓷董事长罗群告诉记者,现在的高安陶企正“各显神通”:有试水出口的,有研发新型建材的,还有强攻品牌建设的……但具体哪些企业、哪种模式能够成功,还需要时间检验,“相信2~3年内,高安会出现较为成功的案例”。
而在江西新景象陶瓷董事长喻国光看来,高安产区要取得突破,首要解决的是产能过剩问题,通过淘汰与整合的方式,提升产区和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档次。
这一说法得到了江西瑞源陶瓷董事长陈光辉的认同,他补充说,做品牌需要较好的产品品质为支撑,尽管现在高安一些产品成熟的陶企正在品牌建设等方面跃跃欲试,但对于绝大部分高安陶企来说,更为迫切的是做好产品品质,夯实品质根基,为未来的品牌发展做好铺垫。
新机遇
阔步发展多年,如今高安陶瓷已步入“拼管理、拼品质、拼品牌”的慢时代,但优秀人才的匮乏,一直掣肘着高安陶企发展。
求贤若渴的背后,折射出高安陶企在提升发展过程中,正面临人才稀缺、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即便是临近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历届毕业生都“舍近求远”,宁愿选择千里之外的佛山,也不愿就近选择高安。
作为地处中部的县级城市,高安有限的城市资源和就业环境难以吸纳外来优秀人才。高安一家知名陶企负责人向记者坦陈,做品牌,产品配套一定要齐全,但由于配套人才的缺失,产品配套一直难以为继,已严重阻碍企业的品牌进程。
对于人才的力量,江西瑞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辉深有体会,“前几年,高安陶瓷的外观看起来总是不如佛山,而且生产过程中浪费严重,优等率很少能够达到90%,破损率高达3~4%以上,而现在基本都是90%以上的优等率,破损率降到了2%左右。”陈光辉说,这样的提升很大部分归功于外来人才的推动。
陈光辉说,现在的高安已经不缺少熟练的一线技术工,但工程师、厂长等管理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销售方面,深谙品牌运营的资深营销策划人才亦十分稀缺。
随着高铁的时代的来临,这样的发展难题或许有望缓解。
高铁的通车大大缩短了高安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空间距离。“在吸纳人才方面,高安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江西绿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等多位高安陶瓷老板十分看好高铁带来的便捷,“这将促进高安陶瓷与外界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亦将为高安陶瓷更好地引进高素质人才提供便利。”
除此之外,有高安业内人士认为,高铁的通车还将利于外贸公司和外贸人才的引进,推动高安陶瓷出口,同时对内销亦有作用,可有效传播高安陶瓷口碑和影响力。“但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否则高铁仅是一种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无法为经济和企业发展带来推动。”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高安挑战与机遇并立。如何直面挑战、把握机遇,拓宽销售渠道和进行品牌升级,高安的陶瓷企业家们均在积极探索,并信心十足地表示:“相信在不久,高安一定会诞生一批优秀的企业和品牌。”
拐点即起点。
当拐点来临,高安陶瓷的未来何去何从?是墨守陈规,继续坚守固有市场,还是大刀阔斧、彻彻底底地“改头换面”,对于绝大部分高安陶企而言,这是必须直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