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一般都是秋高气爽亦或说是收获的季节,但2014年的秋季,似乎各地天气都是阴雨连绵,风雨飘摇,给人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觉,受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大部分的陶瓷企业都在微利与亏损之间徘徊,期间,体现一个企业发展前景是否良好,是否后劲十足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它的库存现状,虽说有关地方关停了许多落后产能的企业,但这丝毫不意味着陶瓷产能的缩减,相反,市场却不断传出某地、某处又建成N条生产线。
由于今年以来,煤炭等原料价格的持续下跌,未来陶瓷企业原料成本随着时间推移,价格传导的重心将会不断下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应对当下的市场环境,结合金九银十这个装修旺季,不少企业普遍采取了去库存化措施。然而9月份即将过去,各个企业的库存,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虽说需求明显有所改善,但是也仅仅是消化的是自己的产能,库存这个大难题,依然倔强地在那里原地踏步。我若不努力,谁替我坚强?看来陶瓷价格想走出底部,必将会是一个长期且痛并坚持着的长征。
近年来,价格战几乎是瓷砖行业促销的主要手段。特别是今年的市场环境不尽如人意,很多陶瓷厂家提前推出的抢购、限购、送礼等各种活动,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特价”已经成为瓷砖品牌促销的常态。可如今,当市场中到处都是特价的时候,那些以前靠降价打折的厂家,还以为只要折扣够低,价格实惠,就能吸引闻讯而来的消费者的做法。在这种激烈的肉搏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已经很难如愿以偿啦,不少既无品牌优势,又无规模成本优势的企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从某些意义上讲,在房地产的兴起暴利的影响下,瓷砖产量发展迅猛,但是在产量增长的背后,仍面临着生产过剩、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技术落后、能源消耗大和竞争无序等诸多深层次问题。其中,尤以库存巨大为特点,仅从佛山品牌瓷砖企业来说都有上千家,那么全国的陶瓷企业的产能过剩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也决定了能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的陶瓷企业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如果从企业的现金流,库存、效益,客户群体,以及发展前景来看,山东瑞达陶瓷有限公司,应该算是其中的一员。
对于当前陶瓷企业去库存化看法存在的迥异,主要原因还在于对此问题分析的视角不同。所谓去库存化,通俗讲就是企业把积压的原材料和产品赶紧处理掉,在此期间基本不再新增库存。瑞达陶瓷能够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主要是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管理体系,质量稳定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必须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活动,努力提高、抓好产品质量的业务技术水平,完善售后服务措施,夯实、稳定质量基础,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开发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以优质产品赢得用户、占领市场。
瑞达陶瓷总经理孙伟还特别提出,市场的严峻,更加考验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智慧。应当加强对终端经销商的扶持、帮助力度。同时,一定要注意从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产品品质、网络推广、职工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精心打造瑞达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定位好自己,开辟和完善更多的销售渠道,线下与网络的销售齐头并进,深度挖掘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客户群体。居安思危,坚定不移的走瑞达品牌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面对困难,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够在这场陶瓷行业去产能化混战中,率先脱颖而出。
目前,陶瓷市场运行还算得上基本平稳,也客观反映市场需求在某些区域有所改善,但客户、经销商在补库存的同时,又担忧未来的市场的不确定性,缺乏前瞻性的预判,严重制约了进货的积极性。相较之下,在陶瓷行业中,一方面是企业的去库存化在提速,另一方面却是部分企业的产能过剩,未来,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如何演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让企业更加万分的纠结。
如果说在过去出口旺盛的时候,产能过剩尚能通过外部需求来解决一部分,事实上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以及各自国家的经济严重不景气,已完全处于自保的状态。那么在外需萎靡的情势下,不减停产,过剩产能就更难以消化了。最后,陶瓷行业去库存化,到底是中场休息、进入尾声、还是又回到起点呢?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从之前谨慎乐观到如今的谨慎观望,也反映出近些年来各地治理产能过剩顽疾,始终羁绊着陶瓷行业的转型发展,现在再次推进去产能化,但要真正见效,恐怕还得经过行业大幅洗牌的优胜劣汰,或许才能实现。因为谁也无法借别人的翅膀,飞上自己的天空。所以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去产能化不会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一个持久而又任重道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