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区现有建陶企业31家,瓷砖日总产能67.8万平方米。其中,瓷片生产线21条,日产能43.7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3条,日产能3.4万平方米;外墙砖生产线6条,日产能8.9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2条,日产能3.9万平方米;全抛釉生产线1条,日产能1.7万平方米;其他瓷砖产品(小地砖、水晶砖、腰线、地脚线)生产线5条,日产能6.2万平方米;西瓦8条生产线,日产能12.1万片。
规划待建生产线16条,其中在建生产线3条;上线喷墨机63台。
近年来,山西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大力引进福建、广东、浙江等地陶瓷企业入晋建厂,形成了阳城、怀仁等建陶产业基地,拉动了山西省建陶产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山西建陶产业发展特点比较明显。一方面,建陶企业分布较为集中。据最新统计,目前山西省有阳城、清徐、怀仁、河津、新绛5个县(市)分布有建陶企业,其中23家建陶企业集中在阳城县,其他4个县(市)仅有8家企业。
另一方面,在最近三年中,个别产区建陶企业由于多种原因逐渐消亡,最为明显的是阳泉市,据本报资料显示,该市原有2家建陶企业,日产陶瓷砖4.5万平方米,而此次调查时记者发现,一家企业厂址已盖成民居,另一家企业正在变卖设备。
在陶瓷行业洗牌加剧的形势下,山西建陶产业正在经历磨砺和蜕变,逐步走向由“散”到“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之路。
阳城:山西最大建陶基地,建成35条生产线
在山西陶瓷行业内一直有着“山西建陶看阳城”的共识。2003年,阳城县围绕打造陶瓷产业基地、培育非煤主导产业的目标,把陶瓷产业作为工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推动了陶瓷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瓷砖日产能已占到山西瓷砖日总产能的87.3%。
目前,阳城县已初步建成安阳陶瓷园区、芦苇河工业走廊、东冶陶瓷基地、演礼日用陶瓷基地4个产业园区,现有陶瓷企业30多家,年产值26亿元,利税2.6亿元,就业1.2万人。其中,建陶产业规模占到全县陶瓷的96%,成为阳城县重要的经济支柱。
● 转型升级,建设瓷片加工基地
通过近年来发展,阳城县已成为北方地区成长最快的建陶生产基地之一。据统计,目前阳城县拥有23家建陶企业,建成瓷砖、瓦生产线35条;2013年,全县瓷砖产量达到75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
而其中,瓷片是阳城县建陶企业绝对的主导产品。据调查,阳城目前拥有瓷片生产线20条,日产能42.7万平方米,分别占阳城生产线总数、日总产能的65%和74%。而且当地瓷片生产企业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一方面,采用最为先进的宽体窑炉,产能大幅增加,如2014年金龙陶瓷新建的2条宽体窑瓷片生产线日总产能超过7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喷墨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喷墨机总数达到61台,占山西省喷墨机总数的97%。
阳城县最大建陶企业金玉集团总裁万锦标表示,阳城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瓷片加工基地,因为这里原材料抗震强度和抗裂能耐度非常好,生产高品质瓷片具有优势,完全可以做出一流的瓷片产品。
● 气源不足,“煤改气”进程缓慢
2013年,阳城县围绕“突出特色、优势互动、错位突破、集群发展”的产业转型新要求,倾力构筑陶瓷产业集群,打造精品陶瓷产业链。先后实施了产业配套“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完成了交通道路、供排水管网、铁路集装箱货运站、供气站、污水处理厂等 “六大工程”,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在各产区“煤改气”浪潮的推动下,晋城市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目标任务项目》,明确阳城县建陶园区为“煤改气”范围,并规定必须在2014年底前完成。日前,园区已与山西煤层气能源公司达成合作,管道已铺设到园区。但由于气源量供应不足,目前只有红太阳建筑陶瓷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在使用煤层气。
“如果全部企业使用煤层气,每天的供应量需要四五百万立方米,供应量差距还很大。”阳城陶瓷园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说。事实上,除了气源问题,使用煤层气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也是阻碍阳城县“煤改气”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14年煤价下跌对企业“煤改气”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 多重限制,陶瓷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在当前市场低迷、行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下,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阳城地势崎岖不平,平整的土地很少,阳城建陶园区就建在山坡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陶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一方面,企业占地面积都比较小,继续扩大规模、建设新线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交通极为不便,物流成本增加,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
其次,产品结构不够完善,阳城县大多企业只单一生产内墙砖产品,缺乏完善的产品配套,对规模化运作的经销商缺乏吸引力。同时,随着河南内黄、河北高邑等周边产区瓷片生产企业的快速崛起,对于当地瓷片生产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调查时记者也发现,个别瓷片生产企业库存已不堪重负。
再次,缺乏品牌意识,营销手段单一。据阳城县经信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县积极鼓励和引导建陶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中高端产品研发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和知名度。而事实上,当地大多企业只关注产销,对品牌建设关注不够、投入不足,限制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清徐:建陶产业式微,仅剩4条生产线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太原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609平方公里,人口34万,素有“文化名城、醋都葡乡”的美誉。
作为以“醋”闻名全国的清徐县,在陶瓷产业发展上也拥有一定的原料优势,但是近年来陶瓷产业规模不但没有扩大,而且呈现萎缩态势。据本报资料显示,2011年,清徐县尚有8条瓷砖生产线,而今仅剩4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外墙砖、内墙砖、抛光砖三个品类,日产能4.8万平方米。
当地一陶瓷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原来清徐县的陶瓷厂还比较多,不过规模都比较小,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都停掉了。据记者调查走访,当地陶瓷企业目前均没有再新建生产线的计划。
怀仁:原料优势突出,建陶产业刚起步
怀仁县铝矾土、石英、长石、稀土等陶瓷原料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把陶瓷产业作为煤炭资源发展的延续和补充,大力实施“以煤扶瓷”政策,陶瓷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县拥有陶瓷企业达45家,生产线90条,产品包括日用瓷、包装瓷、琉璃瓷、工艺瓷、工业瓷、建筑瓷等多个品类。
依托丰富的陶瓷原料,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建筑陶瓷产业,目前建成晶屹陶瓷、世嘉陶瓷、福鑫琉璃瓷、佳龙琉璃瓦等4家建陶企业,建成陶瓷砖、瓦生产线4条,主要生产抛光砖、通体砖、西瓦、琉璃瓦等产品。
同时,该县出台了《振兴陶瓷产业政策实施意见》,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陶瓷发展专项资金,作为新上项目或现有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的扶持,以及对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奖励,并从技术、人才、劳动力、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这些措施都将为怀仁建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河津:建成山西第一条全抛釉生产线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隶属于运城市,县域面积593平方公里,37.2万人。 河津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藏有煤、硫铁矿、石灰石、石英砂岩、耐火粘土等。
2010年,山西中达铝业有限公司建成了晋南第一家建陶企业中达陶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渗花砖。2013年,该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转产全抛釉产品,年产能500万平方米,成为山西省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全抛釉生产线,加速了山西建陶产业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