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看懂中华瓷器史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五分钟看懂中华瓷器史
中国白釉瓷萌芽于南北朝,发展于隋朝。到了唐代,河北内丘县刑窑的白瓷,已经发展为青、白两大瓷系的主流。当时着名的瓷窑除刑窑之外,还有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窑。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工艺方面又有新的提高,是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烧瓷技术在室的成熟时期。在工艺技术上,对于选土、粉碎、淘洗、炼泥、配料、制胎、施釉、管火等都有明确的分工。宋代制瓷技术中,在河南禹县钧窑发现了窑变现象。釉中所含各种呈色元素铁、铜等,在窑中烧制时,由于火焰的性质和温度的高低的不同,所成的釉就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光彩夺目,突破了以往青、白瓷的单纯色调。
五分钟看懂中华瓷器史
明代的烧瓷技术,较之前代又有较大的进步。其突出表现是精制白釉的烧制成功。这种白釉由于所含氧化铅和二氧化硅的成分特别高,并适量增加了氧化钾的含量,所以瓷釉透亮明快,纯白如奶。烧瓷条件的另一个成就是彩瓷的出现。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坏上先画好花纹图案再上彩,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做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要炉火烘烧而成的瓷叫做釉上彩。
五分钟看懂中华瓷器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瓷器烧制融入了现代先进技术,瓷器在硬度、净度、光泽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不仅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获得国人的赞扬,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远销海外。
五分钟看懂中华瓷器史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都的地位。从嘉庆开始,特别是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加之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中国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