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外销扇上可见当时黄埔港景象。 |
|
广彩西洋人物秋收图纹章纹果酒壶,有明显西洋绘画技法。 |
欧洲大量订购催生广彩
远洋货船打通美国市场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宋敏
首次集中展示广彩瓷器300年发展历程的大型展览今天将于广东省博物馆亮相。这个以“重彩华章”为题的精华展览,将精选出200余种精美的广彩瓷器,再现清代以来300多年广彩瓷器的精彩记忆。展览将延续到2015年3月31日,由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
广彩始于清代康雍之间
专家考证,被称为广州织金彩瓷的广彩瓷器,是清代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釉上彩绘瓷器品种。广彩始于清代康雍之间,盛于乾隆、嘉庆年间。根据记载,来自欧美的大量需求,促成广彩的生产发展。为适应当时外销需要,当时匠人先将景德镇所烧素瓷坯运到广州,再彩绘、烘烤出彩瓷。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时期,是广彩初创阶段,国内流传的实物很少。在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此时广彩瓷器多销往欧洲。中式人物中的 “满大人”纹饰较受欢迎。成套订制的餐具、茶具、咖啡器具开始大量出现。广彩进入到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繁盛阶段。
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道光至光绪时期),广彩进入色彩绚丽、形式逐步程式化的大批量生产阶段。
18世纪欧洲成功生产出优质瓷器以后,直接导致18世纪后期中国瓷器对欧洲外销的渐减。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广彩销售市场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主。广彩瓷器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风格也转为色彩浓烈。
此阶段满大人、西洋人物、西洋风景、西洋花卉等纹饰逐渐消失,中式明装人物、中国山水风景和花鸟图案成为主要风格。
掀起美国首次“中国热”
中山大学历史系梁碧莹教授表示,广彩市场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主,绕不开“中国皇后”号的广州首航。
1784年8月28日,代表美国当时13个州的13响礼炮,在广州黄埔古港上空轰鸣,一艘命名为“中国皇后”号的重帆船,满载着人参、棉花和皮货等货物,在历经188天艰辛航程之后从美国纽约来到广州。这艘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木制帆船,开辟了中美贸易的新纪元。
“中国皇后”号于1784年12月28日从黄埔港启程回国,l785年5月11日回到了纽约港,第一批运回的中国货物受到纽约居民喜爱,人人争相购买。乔治·华盛顿也购买了一批中国瓷器。这一趟航程中,“中国皇后”号获纯利30727美元,约为投资额的25%。
之后,纽约街头开始出现贴着推销红茶、瓷器和缎织品等中国货的大型广告,中美航线就此被打通。在优厚利润的吸引下,大量帆船从美国远航到广州,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热”。据统计,在1786年~1833年,美国来华的船只达到1104艘,几乎达到英国来华总船数的44%,超过其他欧洲国家来华船只总数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