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涌刚
“2014中国·陶瓷艺术100”的上千件参选作品展近日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举办,来自全国九大窑口的陶瓷佳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前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让更多的陶瓷爱好者买得起、藏得住、卖得出、传得下”,这是宋宁颉先生策展的立足点。在他看来,艺术品并非是束之高阁的圣物,而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
瓷板画异军突起
如果说曾经十分流行的仿古瓷满足了人们对历史的崇仰和追忆,那么新兴的瓷板画则是美化人们家居的装饰品。随着瓷板画烧制技艺的成熟,利用古彩、新彩、青花、高温颜色釉等技法已经能够展现不同的绘画风格。瓷板画既可以表现国画的空灵,也可以突出油画的质朴。既有人物工笔,也有山水印象。
参展的江友桥的《花卉系列》瓷板画,用高温颜色釉的工艺表现了西方油画的质感,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元素。整幅作品表现的是一盆置在窗前壁台上的花卉,画面布局工整,色彩丰富协调。更为难得的是将瓷砖和彩色窗玻璃的斑驳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岁月的静谧和沧桑感。
同样是高温颜色釉的技法,吴旻的《婺源风光》则显现出浓厚的印象派画风。画面取材于婺源山水、民居。在光洁的瓷板上进行颜料的涂抹是冒险的,而将色彩层次展现得细腻丰富更为不易。
而对传统青花技法的使用,现今已是游刃有余。段长虹的《望》表现的是高原牧场上放牧女子的内心世界。层次分明,主体清晰,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瓷上雕刻的技法同样精湛。何诚忠的《云观音》饱满圆润,安静祥和。
丰富多样的瓷板画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想象一下,客厅中挂上这样一幅或意境悠远,或时尚前卫的瓷板画,其效果绝不亚于名家字画。
审美与实用可兼得
让艺术品更好地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藏家的愿望,也是艺术家的追求。不少参选作品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高度统一。
《福禄盒》是一件以景德镇传统器型—葫芦瓶为原型的作品。其表面釉色为珍珠白,内里是粉青色。口部拉长变形,部分镂空描金,并添加两个如意形状的耳朵。乍看上去,它无非是一件造型不错的陈设器,可仔细一瞧却暗藏玄机:它是三部分拼合而成:顶部是一件瘦口花器,可做插花之用;中部和底部均是收纳盒,可储物或盛放果糖。三个部分咬合密切,这对拉坯技艺要求非常之高,这是艺术生活化的最佳体现。与此类似的还有龙泉窑的《青塔》。龙泉窑素以釉色纯正、造型柔美而知名。《青塔》的粉青釉无可挑剔,宝塔造型也是浑然天成。而叫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座“塔”竟是用一套茶具叠加而成的。
诸如此类,兼具美感和实用功能的作品还有不少,这从侧面反映出了艺术家和收藏者对于新瓷追求的态度。正如宋宁颉所说:“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彼此可以融合。”
事实上,瓷器自诞生之日起就是重要的生活用品,即便是宋代五大名窑,在当时也是家庭生活用品的一部分。陶瓷只有在用的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系,才愈显其美好,艺术与生活并不疏离。当代所追求的更高品质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已不再单纯是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是艺术内涵的提高。当人们以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对待艺术,似釉彩在高温下逐渐沉淀下来,生活才愈显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