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鉴定大咖养成记之瓷器研究专家叶佩兰(图)

发布:2015-1-30 9:12:37  来源: 《艺术商业》杂志 [字体: ]

叶佩兰  一九三七生人瓷器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叶佩兰 一九三七生人瓷器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收藏界始终暗潮涌动,人们对金钱的狂热让一切真伪难辨—器物、专家以及 专家意见。庞大的市场需求、不明真相的群众、第三方监管机制的缺失让真和假高度仰仗鉴定者的专业水准,对鉴定者的品行、意志和底线的依赖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我们采访了文博系统里陶瓷、书画、家具、杂项4个领域里的三代8位专家—其中7位来自故宫博物院,那里无可比拟的馆藏已经练就了几代鉴定人—我们试图了解他们如何一步步走来,如何从一无所知到一言九鼎以及在纷扰与诱惑中具备的沉稳与坚守。仅有时间的洗练并不让一切理所当然,人性内在的一些品格往往是成败的关键。

  瓷 器

  叶佩兰在故宫博物院管理瓷器库房数十年,不停地看与摸,接触大量实物真品,几万件东西都在脑子里留下了印象;年轻一代的吕成龙则利用各种机会考察了将近四十个窑址,采集陶瓷标本无数。两代陶瓷人都在实践中不断磨炼着自己的技巧。

  叶佩兰: 四十年的“看”和“ 摸”

  叶佩兰常说:“瓷器太沉了不行,太薄了也不行,东西拿在手里得有一定的分量,什么东西都像这瓷器一样,得有个度。”她的一只手比划着,好像在掂量着一个瓶、壶、罐、碗什么的。

  在外授课培训时,常有人跑了上千公里,兴冲冲拿样东西给叶佩兰过目。95%的情况下,叶佩兰瞧着那些被称

  作宋元明清的瓶壶罐缸锃光瓦亮和簇新的颜色,不得不遗憾地说:假的。

  “古董古董,它是古老的东西,就算民国的东西搁到现在,也100 多年了。超过100 多年的东西给你的感觉就是很沉稳、很古老的,不刺目,比较柔和,一看就很舒服,有老气的样子。这都不用很深地去进行研究。看见那瓷细白细白的,得嘞,您那一定是假的。”

  叶佩兰比买假瓷器的人多了40 年“看”和“摸”的机会。1956 年进故宫,1998 年“出宫”,叶佩兰42 年的光阴都花在了“宫中”。“我挺幸运的,分到了故宫博物院。到老了,成专家了。”

  陶瓷组“ 库掌”

  故宫博物院有任副院长杨伯达管叶佩兰叫“库掌”。“库掌”是清宫内务府里管库房的官。叶佩兰当然不是真的库掌,但她对库房瓷器藏品的熟悉程度,让杨伯达非要称她“库掌”。

  1956 年,叶佩兰高中毕业,当时如果不是太瘦,故宫博物院可能就少了一个库掌,天上就多了一个女飞行员。叶佩兰最终选择进了故宫,故宫的宏伟和博大迅速吸引了她。“到故宫以后,就觉得挺神奇的,那么高大的宫殿,

  里面还有花园,还有人给我们讲里面那么多的古董,觉得在这工作挺好。”叶佩兰“进宫”两年之后被调到了陶瓷组,她说:“然后一辈子就弄这陶瓷了。”

  叶佩兰在陶瓷组做库房工作。有一天她算了算,故宫里有六七个大库都是存瓷器的,全是二级品以上;还有一个大库,放的是三级品;另外还有3000 多件民国瓷器也都留着。“从原始社会彩陶一直到宋元明清的瓷器,再到民国,我都进行过整理。”

  在家里,叶佩兰忙着写关于彩瓷的书,她希望自己的经验对别人能有所帮助 ( 摄影 / 刘才云)

  恩师孙瀛洲、冯先铭

  1956 年,高中毕业的叶佩兰与63 岁的孙瀛洲老先生成为同事。当时孙瀛洲已是名噪一时的古玩专家。解放后,

  他陆续把自己收藏的3000 多件文物捐给了故宫博物院。这位传奇色彩很浓的老先生给叶佩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库房保管部有过一次大整理,孙老先生跟着后辈们一起做些琐碎的工作。大家围坐在大桌子旁,每件东西重新编号、做卡片,一件一件,看一件写一个。老爷子也跟着写,写着写着,自己捐的东西撞他自己手里了。撞上后他就郑重其事地在编号下写个“瀛”字,再郑重其事地宣布:“这是本公司的。”老先生骨子里有一种天真,叶佩兰觉得他格外有意思。

  孙瀛洲经常向后辈传授自己毕生所学,“要搞研究,首先要认识东西。”在库房整理哥窑瓷器时,他秀了一下技。这哥窑有明代仿、清代仿、民国仿,现在还在继续仿。孙瀛洲让叶佩兰这些后生们去库房把各朝代仿品拿出来摆桌子上。老先生端了端架子,东西拿出来后他去一边抽烟,让后生们把不同时期的仿品弄乱,混到一起。“然后他闭上眼睛,让我们把他拉到桌子旁边,一边摸一边说,这是宋代的,这是明代的。最后都说对了。我们觉得这事儿挺邪乎。后来孙老解释,这明代的,你摸它釉子比较厚、比较粗,和宋代的一摸根本不一样。所以说学瓷器这手感是很重要的。” 时至今日,叶佩兰仍把这视为金科玉律,常常会去触摸和掂量手里的瓷器,一切都需恰到好处的感觉。“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是孙瀛洲先生,一个是冯先铭先生,都是很著名的老专家。冯先铭原来是陶瓷组组长。1958 年之后,每个周五,冯先铭和孙老都给我们上课,讲古陶瓷知识。”那时叶佩兰20 多岁,正当好年景,喜欢东跑西颠。冯先铭会带着她们出去考察窑址。在福建同安窑捡到的军持肩让叶佩兰至今还能体会到彼时的成就感。窑址所在地的残片堆积成山,无比壮观。叶佩兰和同去的后生们脚踩着哗啦啦下滑的残片爬上爬下,从中寻找相对完整、有特点的瓷片。那天微微地下着小雨,不热也不冷,大家都兴致盎然。“我到现在印象都特深刻,我捡了这么大一个军持的肩膀。”叶佩兰两手又比划一下。军持是一种盛水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这大半块军持肩,上面还装饰了一只带褐色斑点的小乌龟。叶佩兰兴冲冲拿给冯先生看,得到冯先生极高的赞赏:“这个好,还是带彩的呢。”同安窑清白瓷占多数,极少有带彩的。叶佩兰将这视为一个不小的胜利成果。时至今日,叶佩兰一直对往日恩师的谆谆教导津津乐道,觉得自己的今天与他们不无关联。

  退休之后鉴定忙

  一转眼,叶佩兰自己也成了前辈。1998 年退休后,叶佩兰觉得这前半辈子净干活了,该回家过过清闲日子了。可是蜂拥而至的社会活动让叶佩兰大为惊讶,她甚至比在故宫更忙了。

  “全国各地的一些文物文化部门,还有收藏家协会,会搞一些鉴赏活动,请我去讲陶瓷。退休以后参加这些活动

  比较多。” 叶佩兰除了在外讲课、鉴定,平日里在家写关于彩瓷的书,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广而告之,于人有所帮助。外面有人将她的名字冠在各种在她研究领域之外的鉴定书上,她说一说、乐一乐,然后就将自己置身于这些纷乱之外。

  “我等于是在故宫里成长起来的,是故宫把我培养成了一个专家。”叶佩兰对待了42 年的故宫永远心怀感激。

  以前的库房在地上,窗户是纸糊的,挡不住风沙。叶佩兰工作时穿深蓝大褂,下班时深蓝大褂成了灰蓝大褂。

  但是她乐此不疲、兴致勃勃。“有这么丰富的藏品,全世界去哪儿找这么精美的官窑瓷器。”叶佩兰不断地看、不断地摸,经手的官窑藏品被她一件件记在本子上,从本子上再记到脑子里。

  这种工作重复再重复,日积月累,在本子翻了上千遍之后,叶佩兰成了杨伯达称呼的“库掌”,老库房里藏品的大致方位她都记得。要找件什么东西,能飞快搜索定位。有一次故宫里来了一位英国朋友,想看永乐釉里红大瓷瓶。

  杨伯达给他心目中的库掌打电话,叶佩兰说:“院长,永乐里头可没这釉里红瓶。”杨伯达解释说院里一位老先

  生介绍过,那一定是有。叶佩兰琢磨半天,对她手底下的副组长说,去雍正里找一个釉里红的大梅瓶。瓶子搬

  去了,英国人高高兴兴地说这就是他想看的。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