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高:41.8cm,口径:5.5cm,底径:13.5cm
稀世珍品:海捞瓷。青花釉里红梅瓶一对
中国历史上外销瓷的一个分类。中国明朝末年,瓷器大量出口,而马六甲海峡作为亚、非、欧等地往来的海上枢纽,成为中国商船必经之地,一些商船因故在此沉没,所载瓷器打捞出水后统称为海捞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捞瓷在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市上出现以来,其拍卖成交价在不断上升。二零零五年末,国内拍卖业首次推出海捞瓷专场。业内人士认为,海捞瓷虽不能与明清官窑瓷器相提并论,但由于来自沉船,具有较明显的历史背景,所反映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拥有中国的瓷器是一种荣耀。他们大量收藏中国的瓷器,从而带动了中国瓷器的出口量。明末外销瓷生产的质量非常好。外销瓷器的整体画面繁而不乱,又将东、西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有非常优秀的工匠,另一方面国外特别是欧洲,订购的价格非常高。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匠、最精的工艺进行生产,所以外销瓷都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海捞瓷”在拍卖会上的亮相,吸引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2014年5月中旬,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把元末明初的青花龙纹大提梁壶和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都是海捞瓷中难得一见的大型器物,前者以671万元人民币落槌,后者以792万元人民币拍出。
“海捞瓷”在海外市场也深得藏家的青睐。像佳士得2004年3月份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所拍的“海捞瓷”不仅件件成交,而且多数成交价都高出估价,虽大多小器形的瓷器有的甚至都能拍出22万美元的身价。但是,特大器形海捞瓷在国外拍卖市场还是少见。
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到一对稀世珍品海捞瓷。青花釉里红梅瓶,藏品高:41.8cm,口径:5.5cm,底径:13.5cm。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瓶胎质白皙无瑕,釉汁温润如玉,通体青花绘纹饰。由于此对瓷器长期浸于海水中,其釉青中泛白、白中显青,胎质细洁、釉色晶莹、光彩见影。纹饰以山水人物、梅花、缠枝花和海鱼、水塘为主,当时的匠工水平高超,从画面能感觉所有的绘画立体感很强,分水技法高超。现代仿制品的绘画技法根本无法达到当时的境界。
釉色晶莹,光彩见影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釉里红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海瓷中,这一对瓷器所在的船上那一批大都包装在封闭的容器之中,虽经海水长年浸蚀及打捞碰撞,但不乏完整器,釉色光亮,熠熠生辉。胎脚由于被海水长期浸泡,形成一层年代的氧化层(在原有的胎上形成一层包浆状),致使胎釉形成一体,呈干燥状、自然而均匀。时过境迁存留海中,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海捞瓷加青花釉里红现是海瓷收藏家追捧的亮点。
此对“海捞瓷”是沉入海底已有千百年的陶瓷器,由于发生沉船时会造成部份器物倾出船舱,部份却成堆整件渐渐被埋入沙泥之中。散落在泥沙上面的器物,被海里的暗流淘来淘去,器物的釉表层因暗流及泥沙的长期冲刷摩擦,导致釉层的磨损和破坏。器物都曾在海水中沉睡了千百年,由于被海水侵蚀,胎釉的表层都会形成一层自然均匀的年代风化层(包浆)。
“海捞瓷”中国历史上外销瓷的一个分类。对于无数收藏者来说,海捞瓷即神秘又生疏。过去的十年,在越南的南海岸,历史上五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失事的沉船隐藏着历史的沧桑,是埋葬在海底里的一段历史片断。密藏着那个时代的灿烂文明。中国“CHINA”,这个与瓷器同名同义的国家,在过去海上传播着东方的智慧和文明,影响着全人类的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海捞瓷”来自海底沉船,基本上还原了制造时代的艺术风貌。除了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外,一个“真”字或许是“海捞瓷”受到买家欢迎的原因之一。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海捞瓷”市场无疑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所以其市场前景被业内人士、收藏者一致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