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千百年来,陶瓷在文人和工匠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完善。至此,陶瓷已成为大众的必需。
文人赋予她思想,工匠赋予她生命。这个原本仅与生活相关的器物,竟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在这片祥云的笼罩下,陶瓷功能由单一变多元,由实用趋向艺术。虽然陶瓷已被大众广泛使用,但很多人对陶瓷的历史却不甚了解,下面我来介绍一些关于陶瓷的历史,供有兴趣的朋友分享。 相信很多上过陶艺班的朋友都了解陶瓷的大概制作过程,看着一块块泥土在手心里逐步揉捏搓成型,再经过加热、加工成一件件精美实用的器具,实在有趣奇妙之极!陶瓷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实在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陶瓷的发明必定是在人类知道用火之后。
不经意地发现泥土经火烧后竟变成了很坚硬,而且不再溶解的固体形状,于是懂得制作陶器了,从此,人类的生活便跟陶瓷结下不解之缘。原始陶器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人类一开始只知烧制低温的陶,后来才慢慢学会烧制高温的瓷。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陶”,广义的是指所有的陶瓷,也就是指所有黏土或黏土混合物经成形、烧制而成的各种制品。“瓷”,是指较高温烧成的制品。通常习惯上的分法是指:坯体含氧化铁成分较高,呈暗红色状,烧成温度在1250 ℃ 以下者为陶。坯体含氧化铁成分较少,呈白色状,烧成温度在1250 ℃ 以上者为瓷。但实际上陶与瓷是很难做一个明确划分的。
中国陶器的制作,早在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虽然瓷器的发明时间较晚,但其出现,无疑是先民累积丰富制陶经验后所获得的丰硕成果。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智慧与创造力的民族。瓷器的发明,更在世界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中国也博得了“瓷国”的专有称号。中国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的典型技术与艺术特征。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令人引以自豪的悠久历史和成就,诸如:秦陵兵马陶俑的朴拙高古,唐三彩造型与釉彩的绚丽多姿,宋瓷的幽澹高雅、韵致精微,更是达到陶瓷艺术的极致,而明清时的繁复精美,都表现出民族的生命情调与人文特质。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清朝康乾时代瓷器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郎窑还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郎窑红、缸豆红独步一时。还有天兰、洒兰、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 雍正朝虽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国瓷”的青花媲美的新品种。
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急转直下。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直到光绪时稍有恢复。但随着清王朝寿终正寝,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落下帷幕。 纵观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它虽然是以盛极而衰,但它给后人留下的珍贵而又丰富的遗产,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新闻来源:http://www.wenwuchina.com/a/60/23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