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当代陶瓷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门类,一定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把陶瓷的投资属性看得过重,现在股市相对更加红火,大量资金流入股市,陶瓷销售的不景气就在所难免。
如今,成交量——特别是高端艺术陶瓷作品成交量确有一些萎缩。顶级陶瓷艺术大家作品,现在身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受众群体本来就小。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作品为例,2008年20多万元的作品,到2012年时成交价已近百万元。而他的很多藏家因为介入较早,很难接受2012年之后的价位。而且这批收藏主力现在也到了五六十岁,面对高端的艺术陶瓷作品,更是感到心有余力不足。
尽管如此,市场对这批老艺术家创作的经典陶瓷作品还是抱有厚望。因为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批国家级大师大都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过了创作的巅峰期,而真正的藏家数量——尽管在调整期速度比较缓慢,也始终在增长,所以真正的精品价值不会缩水。就拿2012年底举办的“瓷艺丹青——陆氏创作回顾”为例,展览后的销售量达到2000多万元,而大师陆如的《四季争艳》青花斗彩四屏就卖了680万元。因此,无论这个调整期多么漫长,我们对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都抱有十足的信心。
艺术陶瓷经过调整期后,依然会迎来繁荣,但此“繁荣”一定和过去的不同。将来的陶瓷市场会主要依托纯正的个人收藏支撑,跟随所谓的大师名号进行盲目追捧也能盈利的“盛况”不会再现。消费者必须在这个调整期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进行理性消费。
藏家应该树立一种新的消费观:不像过去一样过于看重陶瓷作为投资的属性,而是将其看做一种高端消费品。艺术作品在我们的眼里不应该是一支“股票”,让我们天天惦记着它第二天能不能升值。而在寻觅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本着一种艺术欣赏的眼光去选择。这样的瓷器,在生活中相伴左右,我们已经获得了无穷的乐趣。而升值这件事,还是把它视作多年后也许会出现的“意外之喜”比较恰当。(杜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