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常识>>|
浅谈元青花瓷器的发色

发布:2015-5-22 10:36:52  来源: 搜狐网 [字体: ]

  浅谈元青花瓷器的发色

  关于元青花发色问题的探讨,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学术问题,我想归根结底还是陶瓷工艺问题,不懂其工艺,单纯的谈论元青花发色,肯定不能对元青花的青花发色进行深入的探讨,更解决不了长久以来学术争论。

  青花瓷的发色要求的条件很特殊,首先是胎料的配比,其次是青料配比,再是釉料的配比,最后是温度的恰当性和还原气氛的控制。明中期以后到现在烧制青花瓷,因为有成熟的胎、釉、青料配方和基本配比,所烧青花相比前期比较容易,加上窑炉的改进,窑温可控性大大增强,无论是浙江的青料,还是江西本地的青料,其发色不存在明显的地域之分别,这也就是说:青料不是决定青花瓷发色的本质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各料配比融合性和温度、还原气氛。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磁化程度不好,发黄的瓷片,其青花普遍发黑色或褐色,明代民窑为了追求产量,节省燃料和时间,所烧青花瓷器的发色基本偏淡灰。我想这就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下面一片元青花高足杯的标本,内外有绘青花纹,器外釉面白净,青花发色蓝艳,而里面釉面偏黄,其青花发色因受温度的不均匀的影响而钴料呈蓝褐色,与褐彩很类似。

  

  同一片瓷片不同的发色-1(景德镇窑址遗址采集)

  

  同一片瓷片不同的发色-2(景德镇窑址遗址采集)

  这类元青花瓷器标本的发色,主要因釉层薄厚的影响,跟温度的不到位也有关系

  元青花标本(景德镇窑址遗址采集)

  温度和还原气氛的不同,直接导致青花发色的效果。这个资料标本就能充分说明问题。你能说下面这标本就是褐彩吗?对元青花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显然不是。

  

  元青花标本(景德镇窑址遗址采集)

  关于元代褐彩和元代青花我们首先要必不可少的谈到1975湖北出土的延佑六年墓塔式盖罐,按照甲干算,应该是1319年下葬的。这也是学术界早先定为元青花延佑型早期青花瓷器的过度产品。但现在很多机构或学者定性为褐彩(铁为主),并不是青花料(不含钴),并把它清除出论证元青花瓷器的物证范畴,也因此引起社会上巨大的争论。

  那么,1975湖北出土的延佑六年墓塔式盖罐到底是褐彩还是钴料青花瓷呢?如果单凭检测其盖子的彩料中不含钴的元素就定性不是青花,我认为过于草率,违背元青花瓷器纹饰构图、绘画的演变规律。按照上面的标本发色特点,是不是也因为罩釉的薄厚,温度不稳定,导致烧制过程中也影响钴元素可能挥发或流失呢?从塔式罐观察,其胎的粗糙、挂釉较薄、烧制温度不均匀而偏黄(四灵以下釉偏黄,胎不白),都影响了其发色效果。再从其构图、绘画手法来看,都属于青花瓷器早期的范畴。即便是褐彩,但都不应该清排除出元青花研究的行列。起码它是元青花瓷器装饰借鉴的最早证据。文物研究首先我们在真品的前提下,要考虑他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1975湖北出土的延佑六年墓塔式盖罐局部

  

  1975湖北出土的延佑六年墓塔式盖罐

  1975湖北出土的延佑六年墓塔式盖罐局部

  近些年来,从湖田、落马桥、珠山、风景路、中渡口、曾家弄、戴家弄、詹家弄、薛家坞、艺术瓷厂、印刷厂以及龙头山发现采集的元青花瓷片标本来看,其发色基本有如下特征:大件瓷器如罐、梅瓶、玉壶春、大盘、大碗、碟等发色普遍都好,小件罐、壶、盘、碗、碟、(YI:缺字)、托、杯、盒等发色质量不均,有发色好的,但普遍发色偏灰青,有的成褐青色。调查发现:元代青花窑址中有几类匣,漏斗式匣称“大器”匣,底不很平;直桶形平底匣称“小器”匣,底较平。“大器”匣装的是碗、盘、碟等,多为圆器,均一匣装一器;“小器”匣装的是瓶、罐、觚、壶等,多为琢器,有的一匣装一器,有的一匣装一大件,下部插装小件,有的一匣内满装相同或相似的多器,以提高装烧密度和节省烧窑成本为目的。不同规格的产品选择大小适合的匣钵装烧,所以“大器”和“小器”匣钵也有各种大小规格。 这下我们知道了,大件元青花和比较精致的器物都是单独装匣,次要的、普通的日用小件是套(插)装的,单独装匣和插装所受温度的不同,其质量和发色自然就不同了。这也给我们解开了一道困扰学术界长久的一道难题:景德镇所发现的元代瓷窑遗址中,为什么精的很精,差的很差呢?为什么元代瓷器(青花)、明早期瓷器会是官搭民烧的现象如此普遍呢?这是因为官府首先要占用民窑最好、最佳的窑位,其次才是民窑自己的产品。所以才有景德镇诸多窑址遗址中发现精美(出口、赏赐型)元青花大罐、大盘的根本原因。元代有没有真正完全由浮梁瓷局独立管理的官窑瓷场,也就是明代御窑厂那样性质的窑场,从目前景德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还没有发现。但在北京2008至2010年二环内出土的元代精品枢府釉瓷器来看,这些瓷器必然是元代专控窑精心烧制。

  

  高安博物馆藏元青花瓷

  那么元代有褐彩吗?答案肯定有。景德镇元代褐彩与宋代褐彩有很连贯的传承性,景德镇周边地区很多出土的墓葬中,解放以来发现了许多褐彩瓷器,主要都是褐斑点彩人物俑瓷,褐斑点彩仓谷瓷、褐斑点彩盖罐、褐斑点彩枕和小型罐、盘、碗、杯。褐彩绘制的瓷器仅有少量发现,但都是极其简单的纹饰。而且作为陪葬的塔罐的盖塔,与元代形制有很大区别。

  元代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统一了中国南北东西地区,忽必烈主持六盘山论佛道,佛教作为国教在全国推行。北方墓葬浓郁的佛教文化以及墓葬形式逐渐影响到南方地区。塔式砖墓、随葬的塔式盖罐也随之在南方地区流行。塔式罐又叫塔形罐,是唐代北方新出现的一种明器。一般由盖、罐、座三部分组成,因似佛教中的窣堵坡而得名。塔式罐以陶质为多,图案主要有宝相花、卷云、仰覆莲等,有的还堆塑莲瓣、兽首、铺首衔环等图案,或直接在器表压印凹弦纹为饰。唐代塔式罐亦即五谷仓,是中国传统丧葬观念与外来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超生。1972年,位于耀州窑遗址区内的黄堡镇新村偶然发现了一座唐墓,出土一件唐代黑釉塔式盖罐;1992年12月,巩义市北窑湾十八号唐墓出土的三彩莲花座塔式盖罐;2004年4月30日,河北蔚县一中西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发现一座唐代墓葬,出土绿釉塔形罐1件;2008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上街区的一处考古工地上,在一座墓中出土的两件唐代青花塔形罐。两罐形状相同,由盖、罐、底座三部分组成,白瓷胎。器盖呈塔刹状,刹座为一覆碟刹身。罐身饰有万字符号、牡丹、“曲棍球”等图案

  元代时期的南北地区不仅继承了唐宋塔式盖罐(瓶)随葬的墓葬习俗,有的迁移到东南地区的贵族,甚至,把坟墓外观也用石材砌成“塔式盖瓶”的样子。如:1992年正式发掘山东烟台牟平区北头村北的元代到明初墓群,中有有迁葬人骨,随葬器物为白瓷碗、褐彩四系瓶、酱釉瓶等少量瓷器。墓群中规格高的在地上还建有墓塔。这种墓俗称“丘子坟”、“模子坟”,在元代和明代前期流行于胶东半岛。可见元代塔式形制的器物在墓葬习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如上反映出,湖北延佑六年(1319年)墓葬出土的塔式盖罐,如果从褐彩绘制的构图、绘画的手法、云头纹和牡丹缠枝纹、莲瓣纹等整个布局均不接近宋代褐彩纹饰的设计。而是与后期大多数元青花瓷器的纹饰极其类似。在说以后再也没有出土过这种类型的褐彩瓷器的器物。难道它是横空出世的吗?显然不是,起码它是在元代青花初期,构图已经相对成熟的实验期阶段。否则就无法解释图案构成的基本特性。宋元褐彩所构成的图案,因褐彩本身的料性特点,并不适宜追求笔墨和笔触的效果,因为它烧结后聚集的浓重的大块铁斑,导致笔触的效果极其不雅(如图1),只有青花钴料因为它的晕散性和浓淡性,铁斑聚集较小,多形成散点分布,不影响其画面效果,最适宜表现笔墨的特征。

  元褐彩粉盒标本(景德镇窑址遗址采集)

  元代褐彩绘制的器物。注意:主要表现画面而不是笔墨、笔触效果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古董文物鉴定、拍卖、交易、征集(香港、大陆欧美等全球拍卖)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马女士:158-0057-6484送拍邮箱:2833932996@qq.com本站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历史价值微信订阅号:wxgzh0501名称:马春燕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