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陶瓷碗的“诞生”,从矿石进厂到产品出厂,大体将经过十二大工序。
一件精美的陶瓷,从瓷土矿石到成品,粗略统计,必须经过十二大工序,而且需通力合作,环环紧扣。球磨、过筛、榨泥、精炼、切块、旋胚、出模、精胚、贴花、装胚、烧成和质检,是从矿石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十二大工序。
5月15日,记者走进仁寿县汪洋镇一家瓷业加工厂,轰鸣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序地忙碌着。随着他们双手灵活地翻飞,一块块土坯逐渐成形、上色,“出落”成一只只精美的陶瓷碗。
“原料全是高岭土,配合球石在球磨机里碾磨成一定细度的泥浆,再过筛吸铁,滤去不需要的物质。”综合办副总经理刘钰岑说,有些碗有黑色的小斑点,就是在这个环节没有有效滤去杂质。他认为,每个环节都应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稍有一个工序出了问题,陶瓷碗就会成为废品。
在旋胚的岗位上,根据陶瓷碗的样式和大小,每名工人面前的模具各不相同。“一天能旋3000个左右。”黄秀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拿下切好的泥块放入模具中,不到一秒的时间,在机器里轻轻旋转便成了碗的雏形。
紧接着,在通过烘烤后,蒋碧华用吸胚器把“土碗”一个个从模具中吸出来。“今天我上早班,凌晨4点多就来工厂了。”蒋碧华说话的时候也看着面前一排排模具。在流水线上,每一个工人必须全神贯注,高强度的工作模式让他们几乎养成了习惯性动作。由于吸胚需要高温,工作中的蒋碧华出汗不已,衣服一次一次地湿透。
下一个环节便是为陶瓷碗“穿衣”的环节了。精胚的过程包括烘干、打线、上水和施釉。一条长长的流水线上,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从流水线上下来后,陶瓷碗就实现了第一次华丽的变身。
贴花的车间里,王大姐正在贴边花。在这个厂里,王大姐已经工作10年了,她贴边花的动作娴熟而迅速,每天贴的花的样式会根据需求而改变,朵花简单一些,边花就相对复杂一点,一个碗需要贴五处,但对她来说也是轻而易举。
装胚后进行烧成,需七八个小时。一批批陶瓷碗从烘烤房里出来时,已是市民在餐桌上看到的样子。经过最后的质检,精美的陶瓷碗便可以装箱运往各地,走出了仁寿。
打线。
旋坯。
贴花车间。
准备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