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同一条历史的长河,而文物就如河中的波纹和涟漪,足以让人们穿透时空的阻隔,俯视历史的沧海桑田。
按照“小专题、大通史”的陈列格局,许昌博物馆《“许昌人”》《夏都之源》《许之由来》《曹魏许都》《许州记忆》等5个专题,彰显着许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许之由来》展厅,观赏一件埋藏了近2000年的陶瓷器——盘口壶。
盘口壶,学名为罂,俗称喇叭口壶,是汉代至唐代流行的一种陶瓷器壶式,因口形似盘而得名。许昌博物馆所藏盘口壶,经考证为汉代文物,以前一直深埋地下,直到1984年鄢陵县只乐乡岗周村村民起土时才重见天日,后移交鄢陵县文化馆收藏。
该盘口壶造型端庄工整,轮廓线柔和流畅,体态稳重美观,通身都流露出汉代风格。在历史上,汉代正处于原始瓷器向成熟瓷器的过渡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就成为中国陶瓷史研究的重要标本。据介绍,汉代的瓷器工艺还不稳定,原始青瓷所涂的釉往往是用石灰石加黏土配制,最后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因此这一时期的工艺不仅为将来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由于配料中含铁元素,所以陶瓷器多呈青绿、黄绿、灰绿、褐绿等颜色。而作为陶瓷家族中的古老一员,许昌博物馆收藏的盘口壶,青铜器造型和黄绿釉色正是典型的汉代特征。
走近细观,该盘口壶釉色上虽没有后世青花瓷的细腻和光泽,在美观程度上也不如青花瓷惹人喜爱,但它的粗犷与古朴,彰显着独特的美感,体现着传世之美。这份传世之美,唯有走近,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倾听历史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