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时期瓷业的蓬勃发展,为宋代瓷业的繁荣昌盛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尤其是宋代瓷器造型多样、装饰丰富、釉色艳丽。然而,宫廷偏爱造型端庄、线条秀丽、青色淡雅、高雅素净的产品作御用品。而“汝、钧、官、定、哥”五大名瓷集宋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工艺精湛、胎坚质细、造型秀丽。各窑独具特点,卓越多姿,博得宫廷的赞赏和青睐。然而,与“汝、钧、官、定、哥”五大名窑并称的,还有八大窑系。北方有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南方有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越窑系、建窑黑釉瓷窑系。
北宋 定窑白釉七级浮屠塔,2010年拍卖成交820万元
近日在澳门拍出3.955亿港元的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
青瓷是我国著名的一种传统瓷器,中国历朝历代,青瓷曾被称为缥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青瓷的主要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 窑、耀州窑等。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些关于龙泉窑青瓷和耀州窑青瓷的区别。
胎釉 宋代耀州窑产青瓷胎体较薄,颜色呈灰褐色至灰紫色,釉面润泽,釉料稀薄处釉面呈现姜黄色。
宋代时期分为南宋和北宋,龙泉青瓷在各阶段出产的青瓷也各有特征:北宋早期,龙泉窑生产的青瓷胎质较粗、胎体较厚呈白色,表面釉料薄而呈淡青 色,到了中期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矿土做原材,瓷胎厚重,造型规整,呈灰色至灰白色,偶有泛黄现象,瓷胎表面釉料颜色从 淡青砖为青黄,釉层较薄 、有光泽,中期以后,龙泉窑生产的青瓷瓷胎呈现灰色至浅灰色,表面釉料颜色呈现青黄色;南宋早期,制作龙泉青瓷,人们 依然使用含铁量较高的矿土作原料,制成的瓷胎比北宋中晚期的厚重,胎质较粗,并伴有较多气孔,瓷胎颜色呈现灰色至浅灰色,瓷胎表面颜 色为透明 ,呈现玻璃质感,到了中晚期,人们在制作龙泉青瓷的原材中加入了适量的紫金土,制作的瓷器更容易打弯,高温烧造不容易变形,同时胎体厚度变薄 。瓷胎通施釉,同时釉色从原 来的透明发展为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色等。
纹饰 耀州窑产青瓷纹饰丰富多彩,主要有人物、花卉、动物等,人物如婴戏、佛象、力士等,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 、鸳鸯等,花 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有回纹、八桂纹、三角纹等。装饰手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刀法娴熟,充满立体感。
北宋早期,龙泉窑青瓷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用花苞钮、花蒂钮装饰,多叶瓶盖顶主要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中期以生活用具为主,装饰工艺有刻花 、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中期以后,装饰手法以刻花为主,并用篦点或篦划纹,团花、波浪、蕉叶纹等作为辅助装饰。其 中碗、盘内常刻有团花和波浪纹,并伴有篦纹,瓷器外表也刻画有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等器皿则多半腹部有刻对称的牡丹纹。南宋早期沿袭北宋晚 期的装饰手法,以刻花为主,兼有划花、蓖花,但较少见。
器形 宋朝耀州窑出产青瓷器形丰富,如盘 、碗、杯、碟、瓶、壶、罐、炉、盒、香薰、注壶、注 碗、盏、钵、灯、枕等应有尽有,造型多变,如花瓣 式、瓜棱式和多折式,外形非常美观。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器形有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并创烧了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中期以后,龙泉青瓷的碗、盘内出现团花和波浪纹,伴 有篦纹,瓷器外表也刻画有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等器皿则多半腹部有刻对称的牡丹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