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旧馆场地较小,已不适应发展要求。 □记者 姚永强 摄
□苏报记者 姚永强
位于三元坊原核工业总公司国营267厂的老厂区内,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对一幢旧仓库进行改造,一处完全意义上的LOFT艺术空间已初具雏形。空间的新主人、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馆长姜尔告诉记者,扩张后的艺术馆将具备更宽敞的空间、更完备的职能、更多元的产品、更科学的管理……
目前苏州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近80家,正在扩张或已经扩张的民办场馆也不在少数,如苏州雨村美术馆、苏州花窗博物馆、香山里美术馆等。民办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的“变脸”、“变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那么,民办场馆转型升级之路究竟该如何走,“先行者”又能带来什么样的示范意义呢?
拓展空间场馆进化的加速器
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原有面积600多平方米,而扩张后的艺术馆将达到1800平方米,是原来的三倍,空间的伸展使得各项发展成为可能。
受空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原先的陶瓷艺术馆只承担加工制作、陈列展示的功能。为适应市民文化需求增长的新变化,姜尔透露,新馆除了传统展示功能外,还将定位新的职能,如组织艺术家进行陶瓷创作、开展学术研究、艺术交流与艺术展、艺术培训以及其他文化服务等……有了空间,馆内很多功能都可以实现。
苏州雨村美术馆馆长王晓东认为:“相比新市路的旧馆,雨村美术馆新馆更便于开设展览之外的项目,如培训、艺术活动等,也更便于统筹管理。”
民办场馆作为一个体系完整的艺术空间,需要承担大众“美育”的功能,而空间的延伸使之成为可能。姜尔介绍,未来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新馆中将有50多平方米的固定空间用作“大课堂”,完善对大众艺术的普及工作。“普通人跟文化或艺术之间发生如此密切的联系,这是多元的社会需求下产生的结果,也是公共艺术的影响力所致。”眼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四期的苏州明·美术馆在成人美育领域走在了全市前列。副馆长赵桂英告诉记者,馆内开辟了1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用作培训教育场所,开展“绘时光”、“约绘周末”、“大师班”等系列系类美育活动,出发点都是“休闲美术”,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民众的艺术欣赏水准。
此外,空间的变化还直接影响着每一个馆的馆藏内容。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原先的馆藏空间只有12平方米,改造后将有100平方米以上的空间用作艺术品储藏。除了从各地直接收购各级各类陶瓷艺术品外,艺术馆将携手艺术家共同创作陶瓷作品。
创新业态大众创业的试验田
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的重塑、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就业的拉动都有巨大作用。而现实情况是,民办文艺场馆多数生存状况不佳,面临诸多窘境。如何破解困局,成为众多运营者思考的问题。
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新馆中,将尝试呈现两种新业态。其一,新馆将会建成一个200平方米的艺术品商店,经营范围涵盖木作、染织、首饰、花卉、盆栽等手作门类。据姜尔介绍,艺术品商店的开设使得艺术馆从单向的展示到双向的互动成为可能。其二,新馆将会引进不同门类的当代手作艺人及商家进驻。就现代陶瓷艺术馆自身而言,从陶土、拉坯、烧制到销售,新空间将提供一个自我完善的产业链,对陶瓷艺术来说是一个有利的保障;为了避免陶瓷产品的单一性,引进的其他相关工艺门类,将有助于形成完整、丰富、充实的手工生态体系。
除了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处在产业化实验阶段的还有苏州花窗博物馆。曾经经年累月地到各处收藏明清家具和苏式花窗,而后成立苏州花窗博物馆的蔡晓岚,认为民间办馆对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和市民文化修养有很大的帮助。蔡晓岚以馆藏的花窗为样板,组织开展古旧家具修复及复制工作,形成其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其产业化征途正如火如荼。
据悉,苏州画院美术馆近日以4200万元成功竞得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老街一地块,未来的苏州画院美术馆将以文化产业园为中心,立足苏州做强做大文化艺术产业。
民办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的自我输血运动,是文化单位良性循环的基础。
整合营销万众创新的急先锋
目前,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除了为市民提供陶艺展览之外,还推出不少陶艺体验项目,亲子制作、学生实践等,通过这样的营销手段,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在苏州“落地生根”。
不久前,一名家长看中了现代陶瓷艺术馆的空间和内容,想在那里为孩子举办一次生日聚会,姜尔欣然接受。然而,当家长问及馆方能否提供视频记录以及茶歇点心服务时,姜尔只能无奈地摇头,最终艺术馆只负责提供场地以及陶艺体验。经此一事,姜尔发觉,新的时代,人们的审美与需求已不同以往了,而未来的陶瓷艺术馆,必须一改之前的单一发展模式,并以艺术馆为平台,基于手作概念,与其他进驻艺术馆的手作项目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战略合作有效地将空间内的手工艺进行串联,形成新格局,新思路,进而产生新模式并赢得新市场,”姜尔说,“这样,我们可以提供更加丰富、更有选择性的服务。而选择与优秀的手工艺人或项目合作,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对象方面,甚至‘走出去’,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菜单式内容,构成一个文化系统课程,为市民及企业文化培训构筑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种文化趋势,这样的统筹服务必须搬到互联网上进行营销和管理,在苏州应该是首次尝试。”姜尔自信地说,建成后的苏州现代陶瓷艺术馆新馆将会是一个文化“孵化器”。年轻的手工类创业者不需要另起炉灶,他们只要借助艺术馆的平台,便可获得前期孵化与市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