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网环保频道记者 洪旭朝 浙江报道:
浙江龙泉青瓷历史悠久,釉色雅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粉青、梅子青等作品,以精湛的技艺享誉全球,被称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陶瓷界首张“非遗”名片。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让龙泉人,让青瓷艺术家们都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对传统技法的承扬再生。
全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爱民大师创建了龙泉大窑瓷文化研究中心,开办了“陈爱民青瓷艺术馆”。大窑是古代龙泉青瓷烧造的最佳区域,陈万里就在那里发现了龙泉青瓷遗址,他的铜像也立在那里。陈爱民用大窑来命名文化研究中心,表达了他以传承青瓷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记者在龙泉专程去了他的青瓷艺术馆,参观了他的展览厅、陈列厅、创作室等。陈爱明极具艺术天赋,他的作品中揉入了许多现代美学元素,具有穿透力,市场行情一直很好。
陈爱民结缘青瓷三十多年,一直致力于青瓷艺术的创新与推广,深入地研究传统青瓷制作的各种工艺技法。在审美上追求平和、含蓄,技法上力求精湛、完美,其以青瓷“跳刀纹”和“印叶纹”装饰,铜红绞泥和流绞泥技法,以及自然灰釉在青瓷中的开发和运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弦纹荷花双鱼洗》造型端庄、结构严谨,撷取了大自然的基本色调,美如碧玉,柔和、含蓄,像丝绸般柔和闪烁的光泽令人悦目惬意。作品的外壁采用了简洁大方、明快流畅的弦纹装饰,青釉积于弦纹深处,形成一条条犹如绿珠般的积釉带,弦纹之间的菱线,自然呈现莹白的“出筋”效果,就像寂静的湖面上荡漾起水痕,波光粼粼。
.
作品《清音》体现了作者对宋代审美价值的追忆,造型上运用曲与直、刚与柔、虚与实的多重对比关系,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含蓄、严谨的理性精神,传统陶艺装饰“出筋”技法的运用,使作品在单纯中自然地流露出音律的美感,如见高山流水,如闻幽谷清音,耐人寻味。
作品《云之梦》来自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试图透过陶土将自我融入到自然之中,并把自然之美与陶瓷之美结合起来。作品以如天空般清透的釉色为底,以似流云般绚丽的铜红绞泥纹为装饰,恰似彩霞流动之美妙意境。此作品在制作工艺上有独特的要求,铜红色剂加入的最佳比例,是经陈爱民长期实验而得。在烧制时又必须严格控制升温曲线,这样铜红发色才能达到层次丰富、色调浓郁而柔和、表达乱云飞渡的艺术效果。
陈爱民近年获奖作品颇丰:2000年《灰釉组合瓷碗》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2001年《泉》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芦歌》、《秋声赋》同时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龙泉》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3年《秋韵》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清波碧映》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2005年《秋到龙泉》获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成果展“天工奖”。2006年《遥远的记忆》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2008年《年年有余》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艺术精品展金奖。2009年《云迹》组器获首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东雕杯”金奖等。他的不少作品还被中南海紫光阁、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英国珍宝博物馆等收藏。
奔走在龙泉的大山里,眼前是满目的青翠。青色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龙泉制瓷大师是将春色永驻人间的使者。不断探索、追求龙泉青瓷的新天地,让千年龙泉窑炉,薪火相传的陈爱民就是其中成绩突出的一位。
陈爱民为人谦和低调,又十分热情,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如今他已经功成名就,享有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多项头衔,但仍勤耕不辍。他不满足只做传统青瓷的传承人,而是致力于在青瓷创新方面开拓,努力成为引领新时代时尚青瓷的弄潮儿。
陈爱民告诉记者:“龙泉的先祖们用丰富的天然资源,把土和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烧制出了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让龙泉青瓷艺术得到复兴,融入当代社会的文化、审美观和时代精神,创造出符合各个社会阶层所需的青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