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漫长的与瓷器相关的历史长河中,寿州窑曾风靡一时。作为隋唐时汉族制造瓷器的名窑之一,从南朝至唐朝,它仅存世300余年。那些如今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的寿州窑瓷器正是其曾经辉煌的物证。1996年在肥东县撮镇镇马桥村马桥小学出土的隋青釉盘口四系罐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撮镇镇,南濒巢湖,一座千年古镇。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从先秦到三国、两宋、明、清及现代文化的历史文明。撮镇镇的名字是因2000多年以前,孔子周游列国时喟然叹曰“地多一撮,书重百城”之典故而得名。
1996年,撮镇镇马桥村马桥小学在施工时,出土了一个青瓷瓶。它乍看其貌不扬,可浑身上下却透着古朴之美。路过的一位女教师看到后,觉得不像是当代瓷器,于是立即找了一部电话,联系上肥东文物所的工作人员。肥东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彭余江回忆说:“当时一行人赶到时,发现有一个已完全被破坏的墓葬,除了这件四系罐,并没有其他发现,但这件东西足以让我们兴奋了,因为肥东县直到当时也没有发现一个完整的隋代墓葬,隋朝的文物也少之又少,像这样完整的更不多见。这种罐子,在当时是生活用品,用来装水、酒等液体。”
这是一件釉色泛青的隋代寿州窑青瓷器,盘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下部渐收至底,平底外撇。因为肩部装饰有对称的四系,所以被称作“隋青釉盘口四系罐”。只见其盘口施釉,釉一直延伸至下腹部,凑近看可以观察到非常细小的冰裂纹,“胎色灰白,胎质厚重、坚硬,腹以上及盘口内施青釉,腹以下漏胎;施釉不均,有淋釉和脱釉现象。综合看来,它在胎、釉、造型等方面与隋代寿州窑产品相似,是一件较为典型的寿州窑早期产品。”彭余江分析说。寿州窑早期的瓷器作品有罐、四系瓶、豆、盏等,多着淡青灰色釉、青釉,釉层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彭余江说道。
彭余江说,这件看似简单的瓷器十分珍贵,但它的珍贵不单单体现在“国家二级文物”的标签之上,“拂过历史的尘埃,那段有关寿州窑的历史、制作和使用这件瓷器时发生的再也无从知晓的往事,还有艺术之美、工匠之艺都被统统浓缩在这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珍贵瓷器上,这才是文物让人细思之下倍感珍贵的妙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