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新
经历过辉煌的荣耀,品尝过没落的辛酸,体验过转型的痛苦……对有着千年制陶史,传承了陇上8000年彩陶文化的“陇上瓷都”安口而言,陶瓷已成为深深烙在其身上的一个符号,即便它当今已几乎不再生产日用陶瓷。
只知有安口不知有华亭
安口镇位于甘肃华亭县东部,地处陇上通往关中的战略要地,加之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吸引不少陶瓷艺人来此安家糊口,“安口”之名由此而来。千年之前的宋代,华亭便设有官窑,明嘉靖后期,安口陶瓷生产已达相当规模,安口镇也因此跻身甘肃四大名镇,有“陇上瓷都”的称号。
民国是安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期由于东中部地区的军阀混战,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陶瓷艺人纷纷流落安口,一时间安口陶瓷作坊林立,官窑和私窑并存。陶瓷种类也大为丰富,有碗、盘、缸、罐等日用陶瓷,产品畅销西北五省。
“安口瓷窑这时期达到50多座,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甘肃安口陶瓷厂前厂长田正青说,在安口能听到十几个省的方言。
1949年9月,安口镇陶瓷厂家达148户,公私合营后成立了国营的安口陶瓷厂,后又成立了安口电瓷厂。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期间,丰收机械厂(五二零七)、前进机械厂(五二零三)、胜利机械厂(五二零四)、华丰厂、电厂、灯泡厂、五金厂、玻璃厂等一系列的工厂相继在安口建立,这个西北小镇迅速被工厂所占据。
1978左右,安口陶瓷厂上马了细瓷生产线,1982年投产后年产细瓷达1000万件。经过系列的技术改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安口陶瓷达到了其发展的黄金期,年产值达1200万元,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
“当时安口镇区人口接近3万,远比华亭县城繁华。很多人只知有安口,不知有华亭,安口就是华亭的小上海。”田正青说。
戛然而止的繁华
繁华在进入新世纪后却戛然而止!
丰收机械厂外迁天水,前进机械厂、胜利机械厂远走兰州皋兰,五金厂、灯泡厂相继倒闭,连安口引以为傲的陶瓷产业也在进入本世纪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安口镇区的人口锐减至一万多。如今,走在安口镇区,还能见到一座座人去楼空、破败不堪的旧厂房。
2003年,安口陶瓷厂进行了改制,由国企变成了私企,几个月后便因亏损而停产。2002年,安口电瓷厂改制,2014年停产。“目前整个安口仅有陶瓷研究所还在生产日用陶瓷,10个工人,产值不足100万。”田正青说。
高镇村和安口镇区仅一河之隔,这里集中了安口大部分古窑口,见证了安口陶瓷曾经的繁荣。如今在村中还能见到用大瓷缸垒成的院墙,只是多数房屋早已人去楼空,泥泞的村中道路长满了荒草,有村民拿着镰刀在村中的路上割草。
田正青指着村民院墙上一个个筒状的容器说,这是烧制陶瓷用的匣钵。陶瓷坯体不能见明火,要放到匣钵中烧制,现在用不着了,只能用来垒墙。村中的窑神庙早已破败不堪,它是为了祈求陶瓷业兴旺发达和制陶者平安健康而建,而今窑神庙却年久失修,院中长满荒草。
在安口镇区,记者见到了开了20多年陶瓷店的李小俊,据他介绍,刚开始陶瓷店只卖安口本地陶瓷,后来随着陶瓷厂的接连倒闭,只能用河南、山东等地陶瓷来填补安口陶瓷的空缺。“安口最多的时候有40家左右的陶瓷店,现在只剩下了5家。”他说。
转型建筑陶瓷求出路
在倒闭的安口陶瓷厂厂区一角,记者找到了安口陶瓷研究所,厂房占地360平方米,五六个工人正在生产。据安口陶瓷研究所负责人黄建富介绍,目前陶瓷研究所以订单生产酒瓶为主,年产值60余万元。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场地有限,安口陶瓷的名气尚在,民间的老艺人也多,如果有场地,我有信心把安口陶瓷再次发展起来。”黄建富说。
田正青表示,安口陶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虽然现在安口基本上不生产日用陶瓷,但是很多外地的陶瓷被运到安口贴上安口的标签,销量都会很好。
在安口陶瓷研究所门口,记者见到了租借原陶瓷厂厂房打铁的张三宝,他曾经在镇上的五金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就自己开了一家打铁铺,5年前他从倒闭的陶瓷厂买下了65公斤空气锤来打铁。
为了重振陇上瓷都,华亭县于2012年招商引进庆华建材有限公司7200万平米建筑陶瓷生产线,计划投资21亿元。2014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6912万元。
“安口陶瓷主要是粗瓷,工艺落后,跟不上市场需求。以前瓷缸多是农村盛水用的,现在随着自来水的普及,瓷缸自然就没人用了。”庆华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迎军说,发展建筑陶瓷既可以传承安口千年的陶瓷文化,又可以拉动当地就业。
“二期建成之后,安口将成为西北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地。”郝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