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记者 许健楠
这个月初,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在金华开班,近51名浙江各地的瓷器烧造技艺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及资深爱好者,齐聚浙师大“充电”一个月。
金华拥有历史悠久的婺州窑,这里也成为了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试点城市,浙江省内瓷器烧造技艺方面的培训,就放在了金华。在国内其他城市,非遗培训班也陆续开班,7月份,刺绣、编织方面的培训班在上海开班。
记者发现,在51位学员当中,大多数是年轻人,其中,就有13位是90后,年纪最小的是同为19岁的季臻和吴杰。
吴杰是龙泉人,对于青瓷烧制,他说自己才刚刚入门。“我学这个只有3年时间,还早呢。”他毕业于龙泉中等职业学校青瓷专业,还在念初中时,他就喜欢青瓷,后来就选了这个专业。
“小时候我就爱玩泥巴,但身边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泥巴,觉得脏,觉得玩这个太枯燥。”他觉得,与瓷器的缘分,是小时候就结下的,他的身边,玩瓷器的年轻人确实很少,大家讨论的更多的是游戏、电影,而偏偏是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爱好。“喜欢就是喜欢,这个跟年纪没多大关系。90后都已经学了好几年,现在00后都已经开始入门了。”她告诉记者,虽然在老家,身边很少有人有相同志趣,但是在这次培训班以及在景德镇的学院里,她感到并不孤独,一大群对瓷器感兴趣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切磋和探讨,让她仿佛能看到,瓷器烧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依然会欣欣向荣地代代传承下去。
目前,她师承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陈华。他说,对瓷器的研究,很多老师傅一琢磨就是一辈子,这是一门值得学到老学到老的手艺。“学这个东西需要静得下心来,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很磨性子的。”
季臻是吴杰的同乡。她走上研究瓷器这条道路,或多或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龙泉宝制作剑技艺的传承人。女孩子嘛,不喜欢舞刀弄枪的。在龙泉,宝剑和青瓷在制作技艺方面有一定关联性。”
因此,女儿从小心灵手巧,父亲就建议她去学青瓷烧造技艺。正好,她本人对这方面也特别感兴趣。大学填报志愿时,她就填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
下学期,她即将上大二。比起景德镇的瓷器,龙泉青瓷的局限于更大一些,她希望自己能在景德镇学到更多东西,回到老家之后,能在青瓷烧造领域里有所突破。
季臻说,来非遗培训班学习,更多的是长长见识。这里的课程跟在景德镇念书时候学到的东西不太一样,涉及面要更广一些,在景德镇,学习的侧重点在实际操作。在金华,学到历史文化、国画、市场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
23岁的朱啸天是金华人,他跟着婺州窑名人陈新华学了5年,如今,他已经能独立制作完成一件婺州窑作品。他在浙江艺校念书,读的专业就是瓷器烧制。这次培训班,总共有4名陈新华的弟子前来学习。师傅教的东西,实际制作的技法方面比较多,而这次培训班所学到的,相对更全面,他比较期待绘画、摄影、器物造型等方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