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陈慧)平定窑,又称西窑,是山西古代的窑场,在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柏井村。平定地处陕西和河北的交接,被誉为山西的东大门,故平定窑的陶瓷技艺可受多方文化的滋润和影响。在中国陶瓷史上,平定窑以其以特殊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因此具有重要的地位。
金代平定窑白地刻花盖罐
近日,山西省平定窑刻花瓷传承人张文亮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的专访,向记者介绍了平定窑的历史脉络和技艺特征以及当代平定窑的复烧情况。
千年窑场:土与火之歌
据张文亮介绍,根据现有的资料和考古发现,判明平定窑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到宋,终于金,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平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其釉色洁白,胎色泛灰,兼烧黑釉,还有少量的绿釉、黄釉、结晶釉、窑变釉等。
元代平定窑 窑变釉 鸡心罐
平定窑在地理位置上与河北著名的邢窑、定窑、磁州窑毗邻,因此在工艺技术上、装饰技法上互为借鉴、相互影响,促进共同发展进步。
平定窑的白瓷在唐五代器形主要有玉璧底碗、唇口碗、花口盘等。
到宋代,平定窑的装饰技法丰富多彩,印花、刻花、划花等异彩纷呈,器型有白釉刻花浮雕莲花纹碗、白釉兽面贴花罐、白釉印花五角盘、六角洗、折腰盘等,造型别致,装饰精美,体现了较高的造型、装饰艺术水平。而此时的黑釉瓷器釉色黑亮如漆,主要有印花碗、剔划花盘、刻花瓶、罐等。
金代主要产品有碗、盘、碟、罐等,特别是随着北方民窑白地黑花瓷的发展,平定窑也烧制白地黑花瓷器。金以后,平定窑开始衰落,淹没在中国浩瀚的瓷海中。
新时期复烧:继承创新
张文亮告诉记者,自金以后直到明清,平定窑一直处于烧造的低潮期,此时是以民用瓷为主,几乎近失传。张文亮说,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陶瓷高级工程师水既生教授的帮助下,平定窑开始大量的复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张文亮刻花瓷作品
平定人在继承前人的技术和经验之上,发挥平定窑本有的特色,创新出一批走向世界的优质瓷器。新时期的复烧陶瓷以日用器皿和陈设器为主,其作品“剔花黑釉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珍藏。
平定窑刻花瓷:陶艺奇葩,民间绝活
张文亮介绍,平定窑刻花瓷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的复烧,其制作工艺复杂,大约有十多道工序,如取土、配料、研磨、出浆、揉泥、拉坯、修坯、浇釉、画花、刻花、出窑等。
平定窑刻花瓷采用传统而特殊的烧结技术,纯手工技艺而成,故技术难度较大,一般以它以刀代笔,坯体未干之前刻花,讲求“刀刀见泥”,一气呵成,具有亲切自然、朴实无华的泥土本色。
张文亮刻花瓷作品
张文亮讲,平定窑的刻花瓷充分展示出陶瓷本身的材质美、装饰过程的技巧美、装饰形象的简洁美以及与造型紧密相依的整体美。他经常说:“我作为一名传承人,刻花瓷的手工技艺好不容易传到我这里,身为刻花瓷传人,决不能让这一民间技艺再次遗失。”
山西平定:中国刻花瓷之乡
张文亮告诉记者,在他和父亲的一起努力之下,平定窑刻花瓷已经成为山西民间艺术的一个符号。2006年9月25日,在阳泉市平定县召开的山西省首届民间艺术展演暨中国刻花瓷艺术节上,平定县被命名为“中国刻花瓷之乡”、“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从此,平定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献名邦”,又多一个“刻花瓷之乡”的桂冠,成为山西陶瓷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