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广宁古水镇太和环保建材产业基地,明年将用上新的能源——清洁燃煤气。项目投资方正是在清洁燃煤气领域已沉淀9年的科达洁能。“除了佛山以外,肇庆是省内主要的陶瓷产区。我们希望通过肇庆太和的集中供气项目起到示范效应。”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鹏称。
2015年,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广东“建陶业”加大力度推动“煤改气”的能源变革。然而,据陶瓷产业的统计,天然气的成本在三四元/立方米,生产每平方米陶瓷砖成本增加4—5元,按广东30亿平方米的陶瓷生产数据,每年需要增加的成本大概应是到120亿到150亿元。“如果真的率先实现100%的‘煤改气’改造,规模大的企业最多能撑2年,中小企业或许1年就要倒闭。”在新环保法实施的背景下,佛山环保产业发展提速,一个集环保咨询、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治理、节能降耗、资源经济于一体的环保产业链正在形成。从产业链条上,佛山清洁燃煤气或将成为更符合高能耗产业发展的新能源,在环保风暴中迎来它的新春天。
“煤改气”风暴:成本难扛
“大量生产线迁往肇庆等上游城市,10年来,就这样看着环境逐步变差。肇庆的环保压力或已达到了历史的极点。”一位佛山企业家如是判断。
2015年6月,广东省公布《2014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肇庆再次垫底,城市环境与工业污染之间冲突加剧,特别是陶瓷行业面领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如果真的率先实现100%的‘煤改气’改造,规模大的企业最多能撑2年,中小企业或许1年就要倒闭。”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所以在这一次环保整顿中,更多肇庆陶瓷企业一边默默采取“拖”字诀缓下了“煤改气”的进程,一边竭力向政府阐述“天然气并不是解决陶瓷环保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的观点。
所以在经过一系列的沟通协调后,肇庆陶瓷企业同意改造一条天然气生产线,而考虑到企业无力承担使用天然气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天然气供应稳定性问题,相关政府单位也默许企业不拆除煤气管道的做法。进入2015年后,肇庆产区已经极少提及“煤改气”以及使用天然气进行生产等事项,天然气管道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陶瓷企业仅需做到达标排放即可。
从生产成本上计,天然气的成本在三四元/立方米,生产每平方米陶瓷砖成本增加4—5元,按广东30亿平方米的陶瓷生产数据,每年需要增加的成本大概是120亿到150亿元。“这是一道关乎广东陶瓷产业还能否有竞争力,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难题。”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鹏认为。
佛山一陶企介绍,燃料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30%以上,改用天然气,燃料成本翻倍增加,这让很多企业吃不消。并且由于上游天然气不足,企业生产受阻,会给整条陶瓷生产线带来巨大的损失。
布局肇庆示范全省
借鉴日本的清洁煤技术的应用实践经验,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吴一岳建言,一部分企业,可以改用天然气,但是更多的企业应该盯住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往这个方向来发展,这比较符合广东的实际。
几年来,工业企业对清洁煤气抱有疑虑,担心环保政策对清洁煤气不予认可,目前政策逐渐明朗。沈阳NewPower清洁燃煤气化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录入国家重点环保示范名录,中央高层强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地方政府也在逐步改变对清洁煤气的看法。今年,控股子公司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模块化梯级回热式清洁燃煤气化技术”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就在今年2月,科达洁能与福建省平和县政府签订了平和工业园区清洁煤气战略合作意向书,科达将为平和工业园区清洁煤气的生产提供最优的设备和技术,项目总投资规模约6亿元。平和工业园主导产业是陶瓷,已经落户陶瓷及配套企业超过15家。据介绍,科达炉供气成本约2.1元/立方,目前福建工业用气价格已到4.2元/立方。
而在广东省内,科达洁能首选在肇庆市布局示范性项目。日前,科达洁能发布公告,在广宁县古水镇太和环保建材产业基地投建清洁煤气集中供气项目(投资规模约5亿元人民币)。该项目计划将于2015年底前由乙方控股组建项目经营管理公司,于2016年完成建设。
科达洁能表示,本次和地方政府合作,实现在工业园区集中提供洁净燃气,对国内其他工业园区尤其陶瓷工业园的燃料升级具有较强示范效应,有利于公司清洁燃煤气化业务在国内快速拓展。
“广东陶瓷生产大概占到全国四分之一。主要的品牌都在广东,所以广东陶瓷行业能否可持续地健康发展,能否找到更合适的清洁能源,实际上也是在为中国陶瓷业找到继续向前发展的路径。”周鹏称。接下来,在江门恩平、清远等陶瓷产区,继续把清洁煤制气集中供气的模式推广下去。”
■圆桌论道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鹏
长天思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阳
佛山琪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贺京平
南方日报:佛山陶瓷产业,向上游肇庆、江门、清远等转移,如今,这些地方在环保风暴中将大刀砍向陶瓷产业,一些高标准、高要求也令得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周鹏:对于陶瓷行业来说,环保升级是必然的一个趋势。高能耗、高污染、高消耗,陶瓷行业的环保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雾霾话题更是触动陶瓷行业环保“神经”。
贺京平:我们容易搞“一刀切”,现在政府在急于招商引资的时候,二话不说都引进来,之后出现环保问题就要关停改选,这样给行业带来严重损失。所以还是要由规划先导。我去参观过一些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比我们想象中要好,比如四川有承接深圳线路板的一些企业,在那里的工业园区,环保要求比这里还要高。由于执行环保达标,生产的成本就要提高,承接地必须有承清晰的认识与定位,自己承接的产业不只是要GDP,而是要绿色GDP,并能严格按照要求去招商布局。
余阳:先污染后治理,将污染的产业不做升级简单地转移,那还是走原来的老路子,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新的模式是制造环节转移,而配套这个产业的环保企业、环保技术都跟上去,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在产业转移中,政府向市场开通一些通道,甚至就用政策引导环保产业的跟跑,这里面会带来很多新的机会。
南方日报:一面要金山银山,一面也要绿水青山。如何看待环保风暴下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问题?
余阳:对污染是用‘宣战’的态度,但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我们更要提倡‘科学地做环保’。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环保如何转化成生产力,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优质发展,要用科学态度去对待,因而,在政策层面的制订上,环保执行的相应标准的制订上要依据科学发展观。
周鹏:对于一些产业聚集区,当地产业构成80%、90%都是陶瓷企业,就业主要靠这个行业,几乎每个人都跟这个行业是相关联的。放在环保风暴之下,“煤改气”并不能救得了这个行业,难扛压力企业不能生存,将会产生一连串的社会、经济等各种问题。寻找新的环保能源当然也重要,但从客观的现实出发,中国的能源结构上是煤多气少,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是大方向,清洁燃煤气化技术应用将从陶瓷、氧化铝、玻璃等延伸到煤发电、煤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等领域。
南方日报记者 吴晓芳 蓝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