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明太祖朱元璋称帝登基的第二年,景德镇正式设立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明代为了保障御窑瓷器的质量,朝廷有严格的挑选标准,如器物釉色与彩色发色不纯正,器物造型不端正,釉面粘有窑灰、纹样有误等,稍有瑕疵,就会被打碎就地掩埋,久而久之,大量的落选器、残次品和生产过程中的窑业堆积成了景德镇御器厂的地标珠山。经考古发掘,从数以吨计的碎瓷片中接对修复出一千余件整器,这些整器成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实物资料。
凤凰卫视8月29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碎片拼接出来怎样的真相。
吕成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青花的颜色没烧出来,烧完以后变形了。
解说:皇家挑选瓷器的标准是什么。
吕成龙:烧得要颜色均匀,胎体厚薄适度。
解说:真相超出想象。
吕成龙:传世品当中没有一件。
朱元璋设立景德镇御窑厂 烧造宫廷御用瓷器
解说: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与故宫珍藏明初御窑瓷器对比大展,《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把故宫珍藏的明初御窑瓷器与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的瓷器放在一起对比展出,意味着什么呢?简单说来,我们既可以了解明代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之美,又可以知道御窑挑选瓷器的标准是什么。这次对比展的第一展厅在斋宫,这里曾经是明清历代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现在摆放的是明代洪武年间的瓷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有两座青花大香炉,其中一座是故宫珍藏,另一座是由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瓷器碎片拼接而成。那么,到底哪一座才是合乎御窑标准的珍品呢?
王鲁湘:你像我们一进门,看到这一对非常可以说是宏伟,可以用宏伟壮观两个词,两个大香炉,青花的大香炉,江崖海水的,是吧?
吕成龙:对。
王鲁湘:象征是这个一统江山。
吕成龙:对,江山一统,江山稳固。
王鲁湘:江山稳固,对吧?
吕成龙:嗯。
王鲁湘:这两个造型是一模一样的。
吕成龙:对。
王鲁湘:应该当年设计的时候,它们出来应该是一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青花花色完全不一样。
吕成龙:对,这一件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你看它的颜色用了当时就是从西亚进口的酥麻离青料,进口料画出来的,非常浓艳、浓重艳丽。然后它有一种晕散的感觉,这种青花料它就有这种特点。应该烧出来的成品应该是这样的,你看颜色非常艳,然后这个酣暢淋漓的那种感觉。
王鲁湘:釉面也很光。
吕成龙:对,釉面都是白中闪青。
王鲁湘:对。
吕成龙:那这一件一看就是属于没烧成功,青花的颜色没烧出来。
王鲁湘:发灰。
吕成龙:发灰了,然后釉面呢发黄,你看那是发青的。
王鲁湘:对对对。
吕成龙:所以这个就是当时就是作为一个废品被打掉了。
王鲁湘:这就被打掉?
吕成龙:对。
王鲁湘:但是又把它的粘起来复原了。
吕成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这是把它整个又把它修复起来了,实际上这是属于当时,属于皇家祭祀用的三供之一,那个时候它流行这种三供,就是一个香炉,然后两边一边一个花瓶。
解说:明代为了保障御窑瓷器的质量,朝廷有严格的挑选标准,如器物釉色与彩色发色不纯正,器物造型不端正,釉面粘有窑灰、纹样有误等,稍有瑕疵,就会被打碎就地掩埋,久而久之,大量的落选器、残次品和生产过程中的窑业堆积成了景德镇御器厂的地标珠山。经考古发掘,从数以吨计的碎瓷片中接对修复出一千余件整器,这些整器成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实物资料。
吕成龙: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它这个出土的东西啊跟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还有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呢,都能完全对应上,完全一样的,造型、纹饰,它的这个各方面的特征都一样的。就是能不能对照的举办这样的一个展览。另外一个就是说,毕竟流传了,瓷器流传过程当中有一些可能品种就已经损耗掉了,就没有流传到今天。那么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那个,可能宫里还没有,也有个别的,说实在的,因为它发掘现在还是也有局限性,也有我们故宫藏的东西现在没有出土的也有。所以,通过这样一个互补,举办这样的展览应该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御窑厂瓷器烧造的一个状况。
解说:景德镇与紫禁城之间形成无法割断的联系,是从明初开始的。明洪武二年,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登基的第二年,江西著名瓷器产地景德镇正式设立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但是,因为年代接近,明初御窑在器物品了、造型、纹样等等方面还是沿袭了元代的许多特征,这就给后世藏家造成很大困扰。到底应该如何区别元代瓷器和明初洪武瓷器呢?
吕成龙:我们发现洪武这个御窑瓷器虽然带有元代的遗风,但是它我们通过现在的研究,也可以发现它们还有它的不同的地方。
王鲁湘:还是能找出来。
吕成龙:能找出不同的地方,你比如说元代的也有这种菱花口盘。
王鲁湘:对。
吕成龙:元代的菱花口盘一般它就是口是花的,有时候它不是说,它一般的不做成整个通体是花的。洪武的这个,你看它是通体是花的,包括那个足,那个底足,连那个足也是随着器身凌花型的,这种在其他朝代很少有这么做的,元青花这些大盘这种花口的,它这个仅仅一般都是口是花口,这就是它比如说它不同的地方。当然还有,你比如说还有很多其他的不同的地方,你比如说还有这个时候画的这些回纹啊,你看它这个回纹,元代它一般的都是一个一个回纹的画,作为纹样单位,这样连续的。洪武的呢,它是两个回纹相连不断的连载一起以后,然后做一个纹样单位,然后再两个这样画,连在一起这样,一个纹样一个纹样这样的画下去的。
王鲁湘:这样区别。
吕成龙:对,这是它不同的一些地方另外,洪武的瓷器画的这些花卉的叶子都比较跟元代相比都比较灵秀了,你看洪武的它的特点是什么呢,花心是网格状,外边一层花瓣呢是空心的,白的,再外边一层花瓣呢,每一个花瓣然一半色。这个其他朝代不是,元代一般都不是这种画法,这就成为洪武御窑瓷器上一个最有时代,非常有时代特色的一个纹样。
王鲁湘:一个纹样、格式。
解说:呈品字形状的云纹,这也是洪武瓷器的特点,这种云纹虽然在明朝其他时期和清代都有仿造,但不及洪武时期精美。而这种云纹有个飘逸的名字,叫“风带如意云”。它也是洪武瓷器特有的纹样。洪武时期的御窑瓷器虽然也不乏精细之作,但总的说来,它还了沿袭了元代瓷器厚重、大气的特点,同时也因为此时景德镇御窑厂出件技术并未成熟,洪武时期御窑瓷器比起后来的永乐和宣德瓷器还是稍显粗犷了一些。在斋宫的第二展厅展出的就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御窑瓷器,比起洪武瓷器,永乐御窑的烧造风格已发生转变,它基本摆脱了元代的影响,器物大小适中、胎体厚薄适度、造型俊秀。
吕成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个柜子摆的,你看当时这个烧造的很著名的一种白瓷,明代的人给它叫甜白釉瓷,那么我看到甜白釉瓷,我经常想起来,就是这个《明实录》上这个永乐四年,有一段记载很有意思,当时它说“回回结牙思进玉碗”,回回就是伊斯兰的,“回回结牙思”,“结牙思”可能就是一个人,来进贡玉碗,“上不受”,说永乐皇帝不要,“谓尚书郑赐曰”,当时有一个尚书叫郑赐,说“赐钞遣归”,给他钱让他回去。
王鲁湘:连玉碗都不要。
吕成龙:对。
王鲁湘:因为有甜白釉瓷?
吕成龙:对,因为他说“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的,洁素莹然,甚适于心”,又干净又漂亮,他很喜欢,说“况此物府库已有”,就说这个玉碗库里有,但“朕自不用”,另外接着又说了很有意思,他说“虏贪而谲”,就说这外国人又贪婪,又狡猾,他说你来进贡玉碗,那意思是说我还要给你丰厚的赏赐。他说如果是这件事情我来这么做了,将来其他很多的国家都来效仿,“何益国事哉”,就说不利于国家。所以,这段记载很有意思。
解说:“洁素莹然”,古人只用寥寥四字,便描绘出甜白釉瓷的神韵,甜白釉是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釉瓷器中许多制品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再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甜白釉瓷创烧成功后,永乐皇帝对它情有独钟,永乐皇帝朱棣是继洪武帝朱元璋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征蒙古、服安南、下西洋,朱棣是第一位把大明王朝与其外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封建帝王。他在政治上的宏图大致自然而然地映射到御窑瓷器的烧造中,特别是郑和下西洋后,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瓷器作为文化载体,不仅流传到海外,也将其他地方的文化特征融入到瓷器烧造之中。
吕成龙:你比如这件器物看起来,这是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
王鲁湘:这个很奇怪的。
吕成龙:这件,这个东西传世品也不见,你看我们一般叫,它是一个壶,底下三个管状东西跟它连通的。
王鲁湘:中间是空的吧?
吕成龙:空的,这个东西还带镂空,这东西到底干什么用的,现在其实也没有完全考证出来,有的人说这可能是伊斯兰用于加工香料的一种器具,蒸馏啊,加工香料的一种器具。所以这东西就是明显是伊斯兰风格的,这种器物。
王鲁湘:没有传世品?
吕成龙:没有,很有意思这个。
王鲁湘:这也就是说御窑的东西补出来了以后,有时候能够补我们传世品的不足。
吕成龙:对,不足的地方。
解说:如果这件奇怪的器皿没有被重新粘合起来,我们恐怕想象不出永乐年间曾经还有过这样的瓷器,景德镇窑甜白釉瓷的烧造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甜白青花之外,从此可以看到更多的色彩,这是非常有名的翠青釉,像青竹竹皮的颜色,因此得名。高足碗是永乐时期非常流行的瓷器样式,鲜红釉、冬青釉、青花、甜白釉,各种颜色都有,除色彩外,明代御窑瓷器发展到永乐年间,又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开始署款,永乐御窑瓷器的署款有一个重要特征,它只是“永乐年制”四个字,而且都是篆体,没有楷体。
吕成龙:孙老,孙瀛洲先生,就是我们著名的古陶瓷鉴定家,他是1893年生人,1966年去世的,非常有名的,他当年曾经。
王鲁湘:耿先生的师傅?
吕成龙:对,他当年曾经把这个永乐的年款啊编成了一个口诀,对于我们理解非常重要,他那个口诀怎么说呢,他说“永乐篆款榷领先”,印制暗款凸凹全,压杯青篆在内心,不是榷知不胡言”,压杯就是压手杯,青花篆字在内底。
王鲁湘:这就是那件著名的压手杯?
吕成龙:对,这个的压手杯从明代晚期以来就有记载,所以谷应泰写在《博物要览》上提到说,“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他写到,坦口就是口往外撇,腰往里收,砂足就是这个足瓣,那儿是没有釉的,砂足,但是圈足里边就有釉,摸着上头滑的,叫滑底。这个压手杯,为什么叫压手杯,因为它这个杯子本身就是胎体比较厚,口沿也比较厚,口沿往下越来越厚。
王鲁湘:越到底那里很厚了。
吕成龙:对,然后你拿的时候大小适中,压在壶口上,它正好往外撇压在这儿,太大拿也不舒服,太小拿也不舒服,这个大小特别适合,拿着很舒服,沉甸甸的一种压手的感觉,所以叫压手杯。
王鲁湘:所以压手杯是非常名贵的?
吕成龙:非常名贵的,款署在内底,我们说蝇头小字,像苍蝇头大小的小字,用酥麻离青料写的,有晕散,永乐年制四个字。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2:00-12:30
重播:周日 09:30-10:00
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取得成就 留下诸多珍品
解说:明初御窑瓷器从永乐年间开始署款,并且可以找到其中的规律,这为后世鉴定永乐御窑瓷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见识了洪武的厚重、大气;永乐的精细俊秀,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发展到宣德年间,又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在明代永宣年间,景德镇御窑瓷器的烧造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的珍品,这与永乐和宣德两位皇帝有很大的关系。永乐皇帝朱棣、宣德皇帝朱瞻基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故宫就收藏有他们各自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他们的艺术审美直接影响了御窑瓷器的烧造。当时,大明王朝最优秀的工匠和技艺高超的画家都汇聚到景德镇,参与到御窑瓷器的烧造中来。永宣时期,御窑瓷器上的图案、纹饰比洪武丰富了很多,尤其是青花瓷几乎到了无花不可以入画的地步。
王鲁湘:你看,这几件都打了,肯定都有毛病了。
吕成龙:都有毛病了,但是这几件盘子很有意思,这个是蓝底白花的,这个是黄底青花,这个是白底青花的。
王鲁湘:都是一个图案。
吕成龙:一个图案,这种图案都是叫萱草纹,就是咱们吃的那个黄花菜。实际上萱草这个东西它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它其中有一个代表性的东西,就是萱草是我们民间叫做益男草,就是说结婚以后,女性佩戴这种萱草可以生男孩,可以它叫益男草。你像皇上,他当了皇上以后,继位以后,他最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皇子的问题,他当然希望能皇子越多越好,所以当时的故宫肯定它也是兴佩戴这种萱草,而且肯定当时宫里肯定我估计也是栽种了很多萱草,它是有这个用意的。所以,这几件器物很有意思。
解说:永乐宣德时期的鲜红釉瓷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瓷器的口沿有一道白釉边线,俗称“灯草边”,它是自然形成的,并不是人们以为的添加的白泥。这是永宣鲜红釉瓷器的重要特点,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很精美的瓷器,在御窑严格的标准下,仍然难逃被打碎的命运。由此可见,永宣时期,瓷器烧造工艺的高超,有了这样的对比,我们才更加明了,这些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传世御窑瓷器是何等的难得与珍贵。
吕成龙:这件器物你看这个玉壶春瓶,它应该说是在中国古代,玉壶春瓶当中这是属于我认为是最美的,它的原形是来自宋代汝窑的那个玉壶春瓶,宋代汝窑传世品有一件玉壶春瓶,就唯一的一件,现在收藏在答应博物馆,这个造型跟那个几乎是一样。这个玉壶春瓶它美不美,其实往往有时候这个颈部是很能反映的,颈部太粗了就显得蠢,你看这个呢,它就是颈部比较细,底下腹部大小又恰到好处。我们一般来形容它像一个什么,就像一滴水,刚刚刚刚要滴下去,就是那个形状。
王鲁湘:水的张力最好,达到最好的形状的时候。
吕成龙:对,就是恰恰要滴下去的时候,就是水滴那个形状,非常像。另外它画意又特别好,永宣的玉壶春瓶传世品很少见,很少见。
解说:永宣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了大量伊斯兰风格的瓷器,这是郑和下西洋后,中外文化频繁交流的结果,各种式样的八方烛台、大扁壶、方流执壶、鸡心碗等等都出现了。器皿上多是中西亚伊斯兰国家最受欢迎的几何纹饰。
王鲁湘:这个很奇怪,有点像一个板凳。
吕成龙:对,这个器物确实很奇怪,我们现在管它叫无当樽,一个青花的,一个白釉的。
王鲁湘:我看过它是空的啊。
吕成龙:空的。
王鲁湘:不知道它做什么用的。
吕成龙:对,其实这个无当樽这个当是应当的当,这个无当樽这个名字是谁起的呢,是乾隆皇帝给它起的。他为什么给它叫无当樽呢。
王鲁湘:有典故。
吕成龙:乾隆皇帝一个是他精于鉴古,这些东西当时在宫里,他都把玩过,那么他曾经看《韩非子》的时候,看到《外储》说,《韩非子·外储》说,有这么一段记载啊,他就是联想到这个器物,那段记载是什么呢,它就说当时有一个叫堂溪公的人,堂溪公这个人就是当时对韩昭侯,他有一个劝谏的有段话,他就说“今有千金之玉卮”,玉卮就是酒杯,就是这个杯子。
王鲁湘:玉做的酒杯。
吕成龙:对,“通而无当”。
王鲁湘:底下没兜住的。
吕成龙:没有底,说“可以注浆乎”,就问他,当然是否,“不可”,这是打了一个比方。它就是为什么呢,这个韩昭侯他就说,说国王,你就好比这种无当的这个玉卮,为什么呢,这个韩昭侯这个人他经常把大臣给他说的一些秘密的一些话,他这个嘴没把门,都给泄露了。他说你把这个大臣的话都给泄露出去了,就好比这种价值千金的玉卮没有底,就是没有把门。所以说这个当呢,无当樽是这么来的。
解说:无当樽因为成了乾隆皇帝的收藏,就得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但它的真正功用到底是什么呢?
吕成龙:当然这个器皿到底干什么用呢,现在也是没有完全考证出来,有人说它是盤座,你看看书有人说盤座,说上面是用来放盘子的。反正这种可能性也不大,你放盘子,这个东西也不是很重,不一定稳。也有人说是伊斯兰国家过去那种很粗的蜡烛,蜡烛啊,插在这里边的。
王鲁湘:这倒有点可能性。
吕成龙:这个还有点可能性,当一个蜡烛台一样的插在上面。
解说:永宣时期大量伊斯兰风格的瓷器真实体现了当时大明王朝前所未有的开放和自信。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将其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把大明王朝与其外的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景德镇御窑也成了世界工艺品制作中心之一。景德镇御窑发展到宣德年间又有了新的变化,不仅产量变大、品种变多,而且开始流行在器物上大量署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是最常见的,而且署款的位置并不固定,在器身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把御窑瓷器作为展示当时书法美的艺术品正是从宣德时期开始的。
吕成龙:这也是属于鱼篓樽,像个鱼篓,但有时候也给它叫盖钵,像个钵,特应了都有盖,盖一般都没保存下来。其实这三件器物也反映当时御窑厂这种挑选的标准,你看这两件它的青花的颜色,尤其是这两件,你看一样的,图案也一样,造型也一样,你看这一件就是青花发色特别亮丽,这件就是发色没有发出来那个颜色,当时就认为是废品了。
王鲁湘:所以这件让它出世了,进了宫了,这一件就要打掉了。
吕成龙:打掉了。
王鲁湘:永不见天日了。
吕成龙:是,鲜红釉的这个也是属于没烧成功,但是这件器物出土了很重要,传世品当中没有一件。
王鲁湘:带盖的?
吕成龙:不是,就是鲜红釉的这种造型没有,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而且它还带着盖。
解说: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工艺有了更大的提高,并且创烧了更多的器物样式,这与宣德皇帝本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宣德皇帝朱瞻能书善画,有着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喜好直接影响到御窑厂的生产和发展。宣德皇帝喜欢逗蟋蟀,而且酷爱养鸟赏花,景德镇御窑厂为他烧造的花鸟虫鱼器皿有几十种之多。
吕成龙:宣德我们有人管他叫蟋蟀皇帝,为什么,他喜欢逗蟋蟀,喜欢养鸟。奇怪的是,按理说宫里应该,原来清宫旧藏的东西,应该有这一类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故宫就收藏的清宫旧藏的瓷器当中,没有一件宣德的蟋蟀罐。
王鲁湘:这个蟋蟀罐都没有?
吕成龙:对,你看这里我们摆出有一件,展出有一件故宫收藏的,仿汝釉的,也是宣德的蟋蟀罐有款。但这件不是原来清宫旧藏的,是后来入藏的。那么为什么宫里没有收藏这个东西,就是清宫旧藏的呢,主要系因为他逗蟋蟀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在宣德皇帝去世以后,这个文献上有记载,就说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悉皆罢去,全部都给砸了。所以说这个很重要。
解说:景德镇御窑厂是宫廷用瓷的原产地,而紫禁城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瓷器的最终归宿,御窑瓷器承载了最高超的制瓷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凝聚了所处朝代的顶级审美,将御窑遗址出土瓷器与故宫收藏传世珍品对比展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由此,可以理清这种审美的来源与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