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瓷都安口窑历经千年今已衰
村民用大瓷缸垒成的院墙
曾经烧制陶瓷的一角
在平凉市华亭县东部的陇山深处,有一座千年古镇,旧称安口窑,今名安口镇,是甘肃四大古镇之一。历史上,这里陶土、坩坭、煤炭资源丰富,累朝累代广开窑口,全国各地逃荒避乱的陶瓷艺人常常来此安家立口,烧造的日用陶瓷闻名西北,“安口窑”之名即由此而来。几经变迁,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在,如今走进安口镇,只能看到一座座人去楼空、破败不堪的旧厂房了。
闻名全国
安口镇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源渊流长。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西周初至西汉平帝年间。据平凉市华亭县博物馆馆藏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罐推测,安口陶瓷最早有八九千年以上的历史。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安口陶瓷两千年前制烧实在,窑头镇(后称安口镇)所烧土瓷自秦虞瘀父,为周陶正创迄今。”
安口陶瓷烧制经历了从生活用具、墓葬品、日用瓷、工艺瓷的衍变过程。最初的生产形式由民间自行烧制,分散进行,窑地主要分布在安口、河西、策地一带。到了14-20世纪(明代至民国),安口窑成了主要的制瓷基地,当时有大小瓷窑50余座,窑场遍布杨家沟、庙场、赵空沟、窑头镇等12处。由于其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制瓷工艺水平的提高,华亭县安口镇成为中国六大陶土生产基地之一,成了闻名全中国的“陇上窑”。
历经繁华
安口镇累朝累代广开窑口,不断吸引全国各地逃荒避乱的陶瓷艺人来此安家立口,鼎盛时期可以听到十几个省的方言。
1949年9月,安口镇陶瓷厂家达148户,公私合营后成立了国营的安口陶瓷厂,后又成立了安口电瓷厂。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期间,丰收机械厂(五二零七)、前进机械厂(五二零三)、胜利机械厂(五二零四)、华丰厂、电厂、灯泡厂、五金厂、玻璃厂等一系列的工厂相继在安口建立,使这个西北小镇迅速被工厂所占据。
1978年前后,安口陶瓷厂上马了细瓷生产线,1982年投产后年产细瓷达1000万件。经过系列的技术改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安口陶瓷达到了其发展的黄金期,年产值达1200万元,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
一时间,安口镇的繁华远超越了平凉市其他几个县区,成为了当时的“小上海”。
走向衰退
2003年,安口陶瓷厂进行了改制,由国企变成了私企,几个月后便因亏损而停产。2002年,安口电瓷厂改制,2014年再次停产。目前,整个安口仅有陶瓷研究所还在生产日用陶瓷,但也只有10个工人。
除了让安口引以为傲的陶瓷产业在进入新世纪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他几个厂家也在新世纪开启初期开始了外迁与倒闭。安口丰收机械厂外迁天水,前进机械厂、胜利机械厂远走兰州皋兰,五金厂、灯泡厂相继倒闭。一时间,安口镇区的人口减了近半。现如今,一进入安口镇区,便可看到一座座人去楼空的旧住宅楼,以及早已无人的破败不堪的旧厂房。
在安口镇高镇村集中了大部分古窑口,这里曾经的繁荣,只能从现如今多数用大瓷缸垒成的院墙上依稀去想象,而这些房屋绝大多数也早已人去楼空。
传承保护
为了保护华亭陶瓷彩绘传统技艺,重振陶瓷业发展,当地对陶瓷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培养陶瓷彩绘技艺新人力度,开发出图案精美、花色靓丽的陶瓷工艺品,使陶瓷彩绘艺术得以传承。
2012年,为保护安口窑陶瓷工艺文化遗产,华亭县举办了安口窑现代陶瓷展览,该县博物馆用2年多时间,走乡串户共征集到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陶瓷系列器物430多件,按照民用器和观赏器两大类选出具有代表性器物300余件进行展出。
此外,华亭县还启动了安口窑陶瓷文化产业园项目,2012年完成了规划区地形图测绘和初步总平面规划,与清华大学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项目规划协议。同年,招商引进庆华建材有限公司7200万平米建筑陶瓷生产线,计划投资21亿元。
据悉,该建筑陶瓷生产线二期建成之后,安口将成为西北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地。兰州晚报记者常舒清通讯员何义文文/图
小资料:安口陶瓷的荣誉认证
1956年,安口陶瓷厂生产的“野鸡红罐”产品被北京故宫陶瓷博物馆收藏。1980年,研制当地高山黏土溢流项目,用坩泥制作细瓷革新项目,荣获省轻工业厅科技进步奖。1982年,工艺品“反弹琵琶”获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大奖。1986年,研制开发的普瓷技艺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粗瓷二号缸获甘肃省质量优质产品。2003年,利用红页岩石制作的紫砂陶产品获平凉地区二等奖和首届西部交易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