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林洲璐/文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王小可/图
“斯达高一直坚持设计为王,努力成为中国陶瓷业的领头羊。”今年67岁的詹培明是斯达高瓷业的创始人,在几年前将公司交由女儿打理之后,詹培明把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喜爱的摄影中,而从摄影中捕捉到灵感后,他又马上投入到瓷艺的创作中。在詹培明看来,做陶瓷就是做文化,斯达高要肩负起推广中国陶瓷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深圳是一块宝地,福田是一块福地”
1979年,祖籍广东潮州的詹培明在33岁那年申请到香港接替父亲的产业。潮州自古就以陶瓷业出名,詹培明到了香港之后也投入了这个行业,最早为茶楼的瓷器“划线”。
“‘山高水深人情薄’,‘手停口就停’,当时,一切都要靠自己。”詹培明用这几句话概括自己的学徒生活,也正是在香港的这段学徒生活,他有机会接触到国外陶瓷的装饰艺术,深感在陶瓷产业里,中国与外国的瓷艺水平相差甚远。
“那时候我就开始思考,陶瓷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在德国、日本生产的陶瓷为何比我们的质量好那么多呢?为什么中国古代陶瓷精品在烧制成百上千个才有几个成功?”詹培明在实践和观察中体会到,这是经验主义在传统陶瓷业造成的后果,由于没有物理和化学等参数的支持,陶瓷烧制变成了靠天吃饭、靠经验吃饭的行业。1985年,詹培明在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进修学习,他学到了最新的丝网印刷技术,使得陶瓷制品可以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面貌和图案。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成为香港生产录音带公司在内地的销售代理,詹培明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成为日后组建公司的第一桶金,这份初来的甜头也让詹培明知道光靠蛮干是不会成大事的,技术和机会才是改变现状的王道。
有了第一桶金的詹培明计划回广东办厂。为什么是深圳?“当时,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那时候干事创业的气氛很浓厚,前景可期,而且我看准了这片土壤,深圳毗邻香港,政策会比较灵活,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太对了。深圳是一块宝地,福田则是一块福地。” 詹培明说。
1989年,詹培明带着15万元港币来到深圳,在深圳福利院旁租了个铁皮房作为厂房,在八卦岭工业区租了一个单间作为办公室,斯达高瓷艺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创新推动斯达高逆势上扬
经过了26年的发展,斯达高已经成为中国陶瓷行业的领头羊企业;经过了35年在陶瓷行业的摸爬滚打之后,所有和陶瓷烧制流程有关的技术参数以及细节,成为詹培明最大的人生财富之一。
“具备坚忍不拔不怕苦难的精神和建立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是斯达高乘风破浪不断前行的两大关键点。” 詹培明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斯达高其中一个贴花加工厂曾经两年一个订单都没有,每个月亏损5万元。
“没有订单就大练兵,没有订单也要做好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备。” 詹培明回忆,在那两年中,斯达高不断提升自身的工艺,攻克技术难题。1995年,一个德国客户来参观工厂,整洁、规范、有序的厂房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工艺精湛的产品更令对方赞不绝口,于是“冷藏”两年后的斯达高终于拿下了200万元的陶瓷杯订单。
第一届文博会,詹培明带领斯达高的团队在文博会安营扎寨,此后每一届文博会,斯达高瓷业从未缺席。气势磅礴的《印象深圳》大型瓷板画、展现中国元素的珐琅彩中国新娘瓷……每次的展品都成为文博会的焦点和亮点,大气优雅的图案在瓷器上呈现出玲珑浮凸、晶莹透亮之感,散发出浓浓的创意气息。
詹培明的办公室紧挨着设计部,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办公室的门一直是敞开的,期间,不时有设计师进来与他沟通设计细节,记者注意到,他的下属不需要敲门便径直而入。詹培明笑着说,不管来访的贵客有多“贵”,都没有与员工第一时间沟通重要。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我经常带设计团队到全国各地采风,尊重他们的创意和想法,给予他们宽松的创作空间,设计出好的作品我马上给出丰厚的奖励,所以斯达高这么多年来还留得住很多‘老臣子’,他们都是斯达高的财富。” 詹培明强调。
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目前,斯达高拥有发明专利授权5个,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专利209项,作品著作权登记568项,产品销遍50多个国家。斯达高瓷业的产品90%以上出口到国外,尽管西方经济仍不太景气,詹培明说,做高端瓷器的斯达高受到的影响并不大,甚至逆势上扬。
斯达高的瓷器大都有精美印花,针对记者提到的印花安全问题,詹培明说:“我们坚持只做无铅、无毒、无镉的精品陶瓷。”毋庸置疑的是,斯达高国际市场的免检通行证就是最好的保证。近年来,欧美国家对陶瓷制品中铅、镉等重金属溶出量的标准越来越严格,斯达高作为深圳首家获得出口免检的陶瓷出口企业,出口产品供不应求,每天外销至少出口一个集装箱。
据了解,斯达高自1989年创办以来,已打造出独特的品牌与品质,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最具含金量的莫过于该公司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出口免验”资格。据悉,获得出口免检资格的企业在国内只有上百家,斯达高是深圳首家获得出口免检的陶瓷企业。
引领世界瓷艺新潮流
“在一个没有瓷土的深圳,斯达高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优美瓷艺作品,十分难得。”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曾这样评价斯达高。中国陶瓷泰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也坦言:“斯达高从不跟别人的风,而是被人跟风”。
斯达高为何具有如此强势的竞争力?詹培明自豪地说,“从一开始,我们就走‘文化+科技’的道路,我们不做普通瓷器,也不将精力放在扩大规模上,而是立足高端,参与全球竞争,在注重文化艺术以及工艺创新的基础上,做强做强再做强,并以此推进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做深圳乃至全国陶瓷文化产业的领头羊。”
2012年,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彩瓷工艺文化的自主创新”落户斯达高,詹培明说,斯达高公司每年将销售利润的40%用于创新研发。
“这个珐琅彩的小杯子运用传统工艺需要3到4天,但如果用斯达高的专利技术,3到5分钟就可制作而成,功效提升了1000倍,所以,我们在传承文化同时也在发展新技术。” 詹培明接受采访时向记者一边展示珐琅彩杯子一边说,斯达高从原料、设计、工艺到技术都注重技术和设计的融合,因此在“文化+科技”的融合上尝到了甜头,其创新发展思路使中国陶瓷的技术含量、文化含量、价值含量均得到极大提升。
斯达高的珐琅彩在全国堪称首屈一指。为什么要通过现代技术重现珐琅彩的魅力?詹培明说,珐琅彩瓷是我国陶瓷装饰工艺历史的一个断层,清代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经过10年时间的不断试验、完善,斯达高独有的珐琅彩装饰无铅无毒,代表陶瓷装饰艺术的最高工艺水平。
“通过技术的创新,文化内涵的注入,我们希望斯达高的作品能够代表深圳、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引领瓷器艺术的新潮流,绽放中华文化的魅力。”詹培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