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编制专门教材 陶瓷课搬上唐山小学“课程表”
男孩完成了作品很高兴
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唐山陶瓷始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之路上,唐山陶瓷屡创辉煌,数度亲手拉开了下一个陶瓷时代的帷幕。而今,传承与发展历史辉煌的重任落在了新一代人的肩上。让人欣喜的是,在负重前行的队伍中,不仅有大批信念满怀的陶瓷从业者,更有着眼未来、从孩子抓起的教育力量。
今年的陶博会上,“唐山娃娃爱陶瓷”的比赛现场就吸引了众多中外参会者的目光。唐山第一部陶瓷校本教材,也选在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正式亮相。
陶瓷课被搬上小学“课程表”
在唐山,以陶瓷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共有5所,但把陶瓷课搬上课程表,定为“必修课”并专门编制了校本教材的,可以说首屈一指。
9月16日,唐山市路南区胜利路小学的孩子们就在陶博会现场亮起了绝活儿,比起了手艺。不少外国友人新奇地驻足欣赏,并拿着相机认真拍摄着。学校自行编写、出版的校本教材《唐山陶瓷》,也在孩子们的认真制作过程中举办了首发仪式。
“陶瓷课是我们学校自主设置的课程内容,作为校本必修课程,它不只是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要去开启每个学生的陶艺创作之门,去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并让他们从小就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在学校接受了陶瓷教育后,他们还可以把唐山陶瓷文化带到更远的地方”。胜利路小学校长陈斌认为,早在2005年,学校在陶瓷教育方面就已经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孩子们现场进行陶瓷制作
从“兴趣班”到编制专门教材
“一位略懂陶艺的美术教师,一间不大的教室,一群爱玩泥巴的孩子,2005年,我们学校的陶艺教育就是这样起步的。”陈斌校长说,“玩儿泥巴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当时的陶瓷兴趣班就很受欢迎,孩子们在玩儿的过程当中也表现出了让人惊喜的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唐山是北方瓷都,孩子们又喜欢学习陶瓷制作,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件事上做做文章呢?”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陶艺制作,学校很快就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近几年来我们共投入了10多万元,添置了拉坯机、泥板机、泥条机等用于陶艺教学和创作的设备和工具。我们还特别设计制作了唐山市第一台实验用电窑,去年又扩建了陶艺教室,面积增加了一倍。教室内的制作区供孩子上课用,展藏区供孩子们鉴赏、交流。”
要让唐山陶瓷文化传播得更远
16日下午,胜利小学的孩子们在陶博会现场进行了一场比赛,他们细小的手指揪、捏、搓、盘,很快就以泥条盘筑的方法做出了一个个造型独特的花瓶、花篮。
获得过河北省第二届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比说课一等奖的季颖红老师说,“学生们要用好几个课时去学习泥条盘筑或手捏成型,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就会发现,每一堂课上孩子们都会有所创新,手法上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审美水平也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许多孩子的作品还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过大奖呢!”
“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上陶艺课,我们不仅学到了陶瓷知识,还学会了拉坯、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和手捏成型这些基本的制作技巧,在外面看到瓷器时我就能给别人讲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一位男同学完成自己的作品后骄傲地说。
如今,因为有了教材,胜利路小学的陶艺课早已变得有“章”可循。陈校长说,“为了保证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学校先后对《唐山陶瓷》进行了四次改版,教材在河北省首届校本课程评比中还获得了一等奖。正式出版后,孩子们将人手一套教材,和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是一样的”。
去年10月,河北省教育厅韩清林厅长对胜利路小学的陶艺特色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并欣然题词“陶艺铸校魂,陶技育人才”。陈校长说,“目前,建设陶瓷特色校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我们希望陶艺教育这颗种子在学校生根发芽。但在更远的将来,我们希望接受过系统陶艺教育的学生们能像花一样,开遍整个唐山乃至全国更多的地方。”
最让陈校长感到骄傲的是,自2011年3月起,学校全力开发了校本教材《唐山陶瓷》。记者在首发出版的《唐山陶瓷》上看到,学生们在每周一次的必修课上能够接触到陶艺制作基础、唐山陶瓷历史、陶艺实践活动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
“之所以将这门课程定为必修课,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全面、系统地掌握唐山陶瓷的历史和制作基础。因为身为唐山人,孩子们从小就承担着传承、传播唐山陶瓷文化的责任。他们可以成不了陶瓷名家,但他们必须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当然,从小启蒙,尽早开发孩子们在陶瓷方面的天赋,对于未来唐山陶瓷人才的培养肯定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