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什么样的月饼最受欢迎,是五仁、椰蓉,还是蛋黄?新蕾小记者们说啦,自己DIY的月饼才是最好,而一个陶瓷的“月饼”更加新颖别致。昨天,商报与苏州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指导中心联手,带小记者们来到陶艺中心制作陶瓷“月饼”,这样的“月饼”可是永远不会过保质期哦!
“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橡皮泥吧,其实陶艺做起来,与捏橡皮泥是差不多的。”老师话音还未落,大家伙就好奇地看着手中的陶泥。“还真的很像诶。”敬文实验小学的施妍瑶好奇了摸一摸,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第一次DIY陶艺呢。在教了大家怎么使用模具和制作的整个过程之后,小记者们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把陶泥放在布垫上,先用木质小棍搓扁,用小刀切割自己想要的大小,再放进模具中。不一会,一张桃子形状的饼皮就出来了。很快,孩子们不满足用模具制作标准的“月饼”了。“想做个空心‘月饼’,这样还能存点小零钱呢。”可是,当小记者岩岩刚刚把第二张饼皮盖上的时候,“月饼”却突然塌方了。“中间支撑的夹层太薄啦,厚实一点就会好了。”一旁的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立即帮起忙来。30分钟以后,更多的家长们加入了“月饼”的制作队伍。
“老师老师,快来看我新鲜出炉的作品。”速度最快的,是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张树,只用了45分时间,就做出了3个大小不一,形状各不相同的“月饼”。“月饼”皮上,还有立体的星星、月亮和树木。问到这一创意的由来,他骄傲地说:“这些想法,源于以前看到过的一本杂志。”星星、树木都是大自然间美好的景象,把它刻在自制“月饼”上,就一下子让陶泥有了生命力。1个多小时过去了,陶瓷在每个小记者的手里都变成了不同姿态的“月饼”,有的是心形,有的是一朵桃花的样子,还有的“月饼”上印了“中秋快乐”四个大字。
“最想把这个月饼带回老家给爷爷。”善耕实验小学的戴馨姸老家在南通,自从开学以后就没有再和爷爷见过面。“1个月好长,我好想爷爷奶奶。”对于她来说,这款特别的“月饼”寄托的是对家人,对家乡的思念。作品制作完成,大家几乎都成了小泥人。老师们说,制作完的“月饼”还要经过上釉和烧窑两道工序,十多天后看到的才是最终的成品。尽管,还不能立即将“月饼”带回家,可是看着自己用各种想象力制作的“月饼”,大家已经兴奋不已,直呼DIY不仅个性十足,而且颜值也是相当高呢。
“亲子月饼DIY,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我们与家人有了更多的交流,这是小蕾姐姐送给我们最好的中秋节礼物啦。”施妍瑶开心地说道。(记者 黄贤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