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万家镇朝阳庵挖出古董了!40多件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器几乎完好无损!昨日又新发掘了十多尊石雕人像。”发现文物后,周围村民一直义务守着这批文物。
“滑若凝脂,透明如翼,洁白如雪!”当记者在崇州文管所第一眼看到这些刚刚出土的40件瓷器时,几乎惊呆了。
由于年代久远,这批瓷器无论是碗、盏、盘、花瓶、酒壶都透着一股若有若无的光芒。轻轻一摸,感觉冰凉,滑似凝脂。这次出土的生活用碟子一共20个,保存完好的有12个,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制品。“你看,它的颜色多纯正,釉质多好!”崇州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小心地拿着一件蓝白相间的碟子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碟子上画着桃子、葡萄等,碟子的底部印着“永乐年制”“玉堂佳器”等字样。虽然深埋地下几百年,可碟子颜色仍然鲜艳夺目。
“你再看,这个碗多别致。出土的10个大碗上,每个碗的碗身均印着苏轼的赤壁赋和人物画。”记者留心观察,每件瓷器上都刻有一个“姚”字,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后来刻上去的,估计是这批瓷器的主人。随着这批瓷器出土的还有锡做的花边盆,它是古人洗手用的。三脚笔洗、温酒壶等文物的制作工艺也让人叹为观止。温酒壶分为两层,下层烧炭,上层温酒,不由让人想起古人青梅煮酒的乐趣和惬意。
龟上八仙衣袂飘逸
“这是用腊石雕的乌龟八仙,你瞧,坐在乌龟背上的这8位仙人个个栩栩如生。”工作人员随即又小心翼翼地拿着一件文物对记者介绍。记者看到,这件长约30厘米的立体雕刻作品呈暗黄色,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和考究,在乌龟仅4厘米左右的头上,又雕了一只昂着头的小乌龟,乌龟的背上分别刻着“长寿”二字。坐在乌龟背上的8位仙人神态各异,衣袂飘逸。
据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蒲强介绍,成都市考古队前日到现场勘察过,他们认为这批瓷器无论从釉色和胎质来看,都是很精美的。同时,由于这类瓷器在考古中发现较少,像这样在一个地方发现48件,更是十分罕见,估计是窖藏品。专家称印着大明成化年间的青花高脚杯是当时的官窑制品,成色和做工都是其他瓷器无法比拟的,不可能是四川本地的产品。
“明代官员”隐居山庙
记者欲了解发掘现场,便立即赶到小庙朝阳庵所在的万家镇。可一打听,到开华村的朝阳庵还有将近9公里。据村民介绍,这里没有通车,村里人上山下山或到镇上都靠步行。记者的越野车经过1个半小时的颠簸,才到达了距离朝阳庵500余米的地方,步行十多分钟后到达发掘现场。
还在半山腰,记者远远就看见一座枣红色的庙宇巍然耸立。万家镇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庙宇周围拉起了警戒绳,并注明“严禁线内拍摄”。记者看到,又有十多尊高约20厘米的石像出土,有挽着两个小髻的丫头,有拱手作揖的官员,石像完整,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让人惊讶。
据首先发现文物的徐玉英老人介绍,前几天,她和几名村民到庙子外的一块空地挖土。下午5时许,徐玉英一锄头往石头上一挖,“有条蛇!”徐玉英看见一个绿色的东西,一边说一边向外跑,当时四周有十多个人,大家一听都朝着徐指的方向看去。村民老穆盯了这个一动不动的绿东西后,突然缓了一口气:“不是蛇,是古董啊!”众人一起搬动四周的石头,这时候才看到在一个地窖里,装着的还有碗、花瓶、杯子等玩意儿。
“哎呀!我要这个杯子!”嘈杂的人群中冒出一个苍老而威严的声音来,“不行!大家听好,不准再动,这是国家的东西!”82岁的廖明能严肃地说,听老人这样一嘱咐,大家都不敢打文物的主意了。
随后,徐玉英老人趁着夜色步行下山,连夜向乡政府反映了此事。为了防止有人偷盗文物,当天晚上,廖明能大爷一夜没合眼,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这批宝贝,直到第二天文管所和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