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号”复原船模及其复原画。 黑石号沉船出土的唐青花枣椰树叶纹大盘。椰枣古人也称“千年枣”,即今人所说的伊拉克蜜枣。(右下) 黑石号出土的唐开元通宝铜钱,中国币制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左)
黑石号出土的大量的大唐制造的外来订制瓷器。
一千多年前,“黑石号”是怎么在马六甲海峡南端沉没的,沉船上没留下任何线索,但它能隐隐地坐沉海底,是因为船上满载着大量货物,这些货物成了它的“身份证”,使后人得以知道,它是一艘装满中国货开往西亚的商船,船上98%的货物是陶瓷,共有67000万件。
梁二平
前边说过的江苏扬州、如皋出土的唐代海船已经朽烂,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出现,人们无法判别它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了什么角色,所以,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新的水下考古奇迹的出现。这一等就是20多年,1998年专门从事海底寻宝的一家德国打捞公司,在东西方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南部海底发现了一艘商船。人们无法考证它原来的名字,只好以发现地黑礁石命名它为“黑石号”,也有人根据沉没地为印尼西部勿里洞岛海域,称其为“勿里洞沉船”。根据船上所载物品的相关信息,专家推测这艘帆船应是一条大食商船。但这条船到底是中国造的帆船,还是阿拉伯造的单桅三角帆船,没有定论。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瓷器
唐朝文献所说的大食,指的是西域阿拉伯帝国,其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为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因尚白依亦称“白衣大食”,第二个世袭制王朝为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因旗帜尚黑,亦称“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兴盛的七百年,前半期正是中国的大唐盛世(618~907年),是古代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也是最为开放的朝代。大食与大唐两大稳定的商圈,通过海路与陆路融合,构成了东方最为活跃商贸易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送的是什么商品呢?黑石号给了一个明确的回答:瓷器。
汉代末年,中国发明了瓷器。由于瓷器比木器、陶器、青铜器等任何材料制造的器皿都更美观、清洁、耐用、方便,特别适合用于饮食。所以,瓷器很快就受到外国商人的关注,中华瓷器开始向国外输出。有西方人曾经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的钱:一是树叶(茶叶),二是泥土(瓷器)。因此,也有人把中国的瓷器称为“变土为金”。事实上,早期的中国瓷器,在阿拉伯帝国,在欧洲宫廷,其价值远远高于黄金。一个贵族可以有一个金碗,但却不一定能有一个精美的瓷碗。
西方打捞界沿古代海路寻宝
由于瓷器不适合车马反复转运,大量瓷器贸易主要是走海路。此时,当大食帝国一统了西域世界,大唐王朝结束了中国乱局,保证了海上贸易的稳定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转而变为以大宗瓷器贸易为主的海上瓷器之路。海路是海面上看不见的路,但在海底却有古船的遗骸印证曾经有过的海上商路。沿着古代海上商路寻宝,一直是西方打捞界的一个传统项目。
打捞“黑石号”的德国公司是一个从事海底寻宝的专门公司。1998年发现这艘沉船后,先是保密发掘,而后悄悄研究,最后才寻找买家,公开叫价出让。直到2005年寻到买家之后,才对外宣布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其实2002年开始,中国博物馆圈已得到消息,扬州、上海、湖南等文博单位提出了购买意向,日本一些机构也有此意,但“黑石号”打捞方叫价4000万美元,并提出“宝藏必须整体购买”,中国买家只好放手。后来,新加坡圣淘沙休闲集团以3500万美元整体买下“黑石号”宝物。黑石号由于没有被泥沙覆盖,所以木质船体全都烂掉,已无法整体打捞,人们也就无缘见到这艘沉船的模样,所幸从船上打捞出来的大量宝物经过整理后在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公开的展示,让我们可以看到片片断断的大唐与大食海上贸易的精彩故事。
“黑石号” 共有陶瓷67000万件
一千多年前,“黑石号”是怎么在马六甲海峡南端沉没的,沉船上没留下任何线索,但它能隐隐地坐沉海底,是因为船上满载着大量货物,这些货物成了它的“身份证”,使后人得以知道,它是一艘装满中国货开往西亚的商船,船上98%的货物是陶瓷,共有67000万件。其中,一批长沙窑瓷碗透露了这艘船的沉没时间。这批瓷碗上不仅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名樊家记”的字样,同时还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的铭文。考古专家结合对船上八角茴香的碳十四测定,推定沉船年代应为9世纪上半叶。
我在新加坡旅行时,此船文物刚刚卖给圣淘沙集团还没有公开展览,但我还是购到新加坡考古专家整理出版的《黑石号沉船宝物》大型画册,“先睹为快”了。“黑石号”可以说就是一座藏在海底的唐代瓷器博物馆,是目前所能见到最完整的唐代瓷器展示。唐代瓷器没有宋代那么讲究,但产地与品种都极为丰富,已步入了精细瓷时代。
“黑石号”出土的瓷器烧造于中国的各个窑口,其中长沙窑数量与品种最多,约有56000多件。这些出口的瓷器,以碗为主,其次为执壶,其他有杯、盘、盂、盒、罐、熏炉、油灯和少量生肖瓷塑。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这些瓷器上的款识明确记载了瓷器的用途和生产商,不用猜想与争议了。比如,有的碗中写有“茶盏子”,告诉使用者这是茶具,有的瓷碗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名樊家记”,明确了产品的产地是长沙窑,并明确了厂商字号。这或是中国瓷器最早的厂标、商标。
“黑石号”出土瓷器的艺术装饰与技术,主要表现在釉下及釉中彩绘、印花、模印印花、模印贴花、堆花、刻花、彩色斑点等手法的运用;纹饰有花草、动物、人物、园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窑器大量采用文字作装饰,既有汉字,也有阿拉伯文,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最令海交史家感兴趣的是一大批产品带有明显的伊斯兰元素,表现出鲜明的阿拉伯艺术风格。这表明当时的中国瓷器生产厂家,已经按阿拉伯客户来样定制产品。当然,这之中也有突出中国特色的产品,如绘有汉字“盈”、“官”的盘子,显然中国风格的产品也深受阿伯伯客户喜爱。
“黑石号”出土的这些瓷器为人们提供了中世纪时,中国海上贸易的主要商品、客户群体、商品特色,主要集散地等重要历史信息。这些出土的瓷器再次证明,至少从唐代开始,中国海上贸易已是以瓷器为主,次之是香料,丝绸制品也有一些,但已不是主流。此时的西亚,丝绸早已不是神秘宝物。早在唐代之前,波斯就已用中国进口的生丝,加工波斯丝绸制品,甚至,还有返销到中国上流社会。
收藏古瓷的行家,一定注意到了“黑石号”已整理出来并展出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青花瓷是陶瓷技术的一个高境界,考古界对青花瓷的定义基于三个要素:一必须是在白瓷上;二用氧化钴作彩料;三作为釉下彩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唐青花中国国内存世作品很少,“黑石号”沉船上的唐青花瓷盘,证明至少是826年,唐代青花瓷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是外销产品当中的一个小品种。
在唐代向印度洋传播的主要是瓷器文明了。大食等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大唐瓷器输入改变了他们“掬而食之”习俗,上层社会率先改用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唐瓷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黑石号”还有大量大唐铜钱
“黑石号”除瓷器引人关注外,还有一种宝物值得关注,它就是中国古货币之宝“开元通宝”。由于历代假币屡禁不止,大唐也面临私铸盛行,导致长安物价飞涨,百姓深受其害的困局。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下令铸造“开元通宝”,钱币在唐代才开始出现“通宝”的字样。因为“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很多人误以为“开元通宝”铸造于唐玄宗在位时期,实际上,早在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就已经有“开元通宝”了。中国币制由此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币制,此后历朝铸币依此标准,沿袭近1300年。
唐代是中国流通货币的发展高峰,为打击私铸钱,特在扬州设立了十座铸钱官炉。“通宝”后来成为硬通货。阿拉伯船上出现这么多大唐铜钱再次证明,大唐经济繁荣货币稳定,不仅南洋小国使用中国铜钱,连阿拉伯商人也用大唐铜钱。此时,中国铜钱就是南洋和印度洋贸易的硬通货,船上的大唐铜钱应是船家的“外汇储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