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健报道:提起“外销瓷”,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会是景德镇。事实上,作为海丝重镇的潮州,同样有“瓷都”之称,更早在宋代就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10月11日晚,为了更好地了解潮州外销瓷的历史,对潮汕地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紧密关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海丝心语广东行”采风团成员在饱览潮州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后,又到访了全国第一家潮州窑私人博物馆——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
颐陶轩陶瓷博物馆馆长李炳炎先生之子,正在向采风团成员介绍“潮瓷下南洋”历史。
据悉,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正式成立于2013年,整个博物馆共分五层,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分设历史展厅、精品展厅,并设立了潮州窑窑址标本室、文献资料室以及学术讲堂。该馆馆藏实物3000件,藏品几乎涵盖了潮州陶瓷发展史上的所有重要品种,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采风团到访之时,正值该馆举行《潮瓷下南洋——近当代枫溪潮州窑外销》主题展览。整个展览分为创业、生活、信仰、文化和往来五个部分,以近当代潮人下南洋创陶瓷业为大背景,共展出实物、文献展品300件。采用文字介绍及展品佐证结合形式,使观者直观感受近当代枫溪潮州窑外销下南洋的状况。
据馆长李炳炎先生此前介绍,陶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外销产品之一,而潮州作为外销瓷重要产区,扮演着“海丝重镇”的历史角色。他在研究潮州枫溪地区陶瓷历史的过程中发现,近代潮州瓷窑技术的外输,更是海丝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潮瓷下南洋”展览。
据悉,早在2011年,李炳炎就走访了马来西亚槟城的两个陶瓷产区,发现当地的瓷窑技艺其实与潮州枫溪窑一脉相承,随后他又陆续走访了新加坡、泰国等地的陶瓷产区,了解到这些地区的瓷窑技艺,也都属于枫溪窑系。据其研究发现,近代大量潮人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谋生,将潮州枫溪地区独有的“平地龙窑”技术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地。
走访过颐陶轩陶瓷博物馆后,不少采风团成员都表示自己对中国外销瓷的固有认知已经被“颠覆”,没想到潮州外销瓷有着如此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确实当得起“中国瓷都”的称号。
此外,还有不少采风团成员颐陶轩本身发生了兴趣,是什么样的因缘际遇让李炳炎成立了这样一座私人陶瓷博物馆?
“潮瓷下南洋”展览。
事实上,李炳炎的经历确实可谓“传奇”。他自言靠创办电器公司起家,业务走上轨道后开始进入收藏界,并逐渐对潮州陶瓷的历史、文化发生了兴趣。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由于缺乏相关文献、实物,外界对“潮州窑”文化一无所知。随后,他耗费数年时光,遍访各历史时期窑址,包括潮州笔架山窑,以及周边的九村窑、高陂窑、水车窑、惠来窑等,专心收集本土生产的古陶瓷样本,最终出版了专著《宋代笔架山潮州窑》,并得到国学泰斗饶宗颐的高度赞赏。
“海丝心语广东行”采风团成员走访颐陶轩。
如今,“半路出家”的李炳炎已经成为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还拥有了高级工艺美术师、文博副研究馆员等头衔,但他对潮州瓷的研究热情却丝毫不减,目前正在筹划新作的出版。他坦言,从事专业的陶瓷文史研究并不容易,正规的学术著作还需要配以英文,很多时候不得不请他在北京读博士的儿子代为翻译……而本次“海丝心语广东行”采风团到访颐陶轩,正是由李炳炎先生的儿子接待、讲解的,父子两代“潮人”为潮州陶瓷历史研究的投入与付出,也让不少采风团成员深表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