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向宜兴日报社记者透露了该馆重大研究成果:宜兴窑系是景德镇窑系等国内八大窑系之后的第九大窑系,且是国内唯一以陶器为代表的窑系。这不仅证明7000多年制陶史积累的陶文化在宜兴辉煌依旧,而且成为对外彰显中华陶文化的华美篇章。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陶瓷学者根据各地窑场产品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将其划分为多个体系,即窑系。窑系的确立必须有历史、规模、特色、影响、传承。它的划分与确立是陶瓷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是对一个地区陶瓷文化类型的历史总结和高度肯定。目前,被国内陶瓷界普遍认同的窑系有八个,在国际上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其中,北方地区有定窑系、耀州窑系等,南方地区有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等,但均以瓷器为代表,称为瓷窑体系。周小东认为,陶器的历史虽比瓷器早几千年,但大部分陶器因品相粗质,在宋代“急流勇退”,瓷器得以占统治地位。也是基于这一原因,受传统认知影响,国内许多陶瓷专家也曾认为目前陶窑体系已不复存在。
周小东长期从事陶瓷文化研究,他和宜兴陶博馆研究人员在走访宜兴窑址遗迹、研究大量资料后发现,“中国陶都”宜兴完全拥有确立窑系的各类条件。周小东说,从古到今,宜兴境内窑场分布广泛,明代的前墅龙窑如今仍在烧制产品,是中国龙窑史上的活化石。而且,智慧的宜兴人在明代中晚期孕育了陶瓷产业革命,成功弃瓷兴陶,相继产生“均陶”和“紫砂陶”两个新陶种,一改传统陶器的粗质品相。陶艺新品种产生了广泛影响力,清朝皇帝都对宜兴均陶和紫砂陶爱不释手,多次颁旨命造办处到宜兴定制陶器。经过数百年发展,这两种陶器显现顽强的生命力,其制作技艺都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美院等一批大专院校专门开设紫砂课程,对宜兴陶器进行研究,促进产业量质提升。宜兴陶器还风靡海外,日本、荷兰等国家不仅大量购买,而且学习制陶技艺,在当地仿造。
宜兴陶博馆的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传统认知,备受国内陶瓷界关注,得到了张守智等陶瓷界泰斗的支持和肯定。他们认为,宜兴陶窑体系是陶瓷界少见的文化现象,周小东等经过对中国陶瓷窑系的学习研究、结合宜兴陶瓷历史及窑系分布得出的研究成果是陶瓷界的重大发现,对于更好地彰显中国悠久的陶文化有着积极助推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代表周光真等得知这一喜讯后,也称赞“中国陶都”名不虚传。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