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瓷和明清瓷是古陶瓷收藏的两个部分,两者本不应该被分开的,形成这种现象有历史的原因。中国古陶瓷收藏从明代开始,主要收藏宋瓷,明代中晚期开始出现仿古的玉器和瓷器,证明其收藏之风颇盛。到了晚清才形成两个板块,是因为当时古陶瓷的经营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北京的藏家主要是达官贵人,他们在皇城根下高古瓷,目前业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高古瓷应是指南宋以前,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高古瓷器仅指唐宋时期制作烧成的瓷器。这两种说法中,前者认可度比较高。因此,目前市场上说的“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指的是明清以前的瓷器。
他说:中国的古瓷分明清官窑板块和高古瓷板块。“明清官窑”的板块,按照瓷器烧制的种类,可以分成“明青花瓷器”、“明代彩瓷”、“明代单色釉”、“清代青花瓷器”、“清代青花釉里红”、“清代斗彩”、“清代五彩”、“清代粉彩”、“清代单色釉”等单元。“高古瓷”板块,通常指的是元以前的瓷器。“高古瓷”板块又可以细分成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单元。
目前的古瓷中,明清官窑瓷器已经非常稀少,而年代更久远的高古瓷则更少,而绝大多数都被藏入世界级的大博物馆之中,因此在市场中流通的数量就更少。这其中,又以宋元瓷器尤甚,以汝窑瓷为例,目前,汝窑传世品仅60余件,其中台北“故宫”收藏2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馆收藏8件,英国戴维特基金会藏有7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1件,美国圣路易美术馆1件,天津博物馆1件,另有两三件在私人手中收藏。
东莞市收藏家协会理事何志坚在描述高古瓷的稀少时说,鉴定专家到东莞给收藏家开办讲课的时候,讲到高古瓷的特点及数量的时候,都会调侃一句“大家不要做梦。”意在跟藏家强调要收藏一件高古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购买时要非常谨慎,不要抱有捡漏的心理。
高古瓷市场正由海外转向国内
几年前,高古瓷的市场确切地说是在海外,尤其是在欧美的纽约、伦敦。这跟过去的历史有关,在过去几百年里,欧洲家族式的长期收藏造就了海外收藏中国陶瓷的历史传统。去年翟健民到松山湖开讲座的时候,给在座的藏家看的诸多图片中,其中有一件是宋代茶叶末釉碗,这个碗在一位日本的藏家手中藏了60年。翟健民说在日本瓷器收藏家手中,有一些高古瓷,都是早年间收藏的。
国内市场的藏家在前几年大多数目光都盯紧明清官窑瓷器,再加上对高古瓷的知识积累不多,出手都比较谨慎,不敢轻易触及高古瓷,再加上欧美买家大多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因此,中国高古瓷的价格在海外普遍高于国内市场。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被全球古董界巨擘的伦敦古董商艾斯肯纳兹以1568.8万英镑拍走,高古瓷的价格也从此开始上涨。
但随着这两年,玩家越玩越高端,对高古瓷开始了解,眼光也逐渐投向越窑、长沙窑、龙泉窑、建窑、湖田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洪州窑等窑口。再加上山西煤老板、温州商人的大量资金注入艺术品市场,国内高古瓷的市场也开始上扬。记者查看拍卖成交记录发现,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南宋官窑青瓷粉青釉纸槌瓶以6752.75万港元落槌,拍出了全球范围内宋瓷的最高成交价。
高价之下催生赝品收藏需谨慎
存世量稀少,必然造成价格居高不下,高价是赝品进入市场的动力。
藏家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赝品冲击市场是高古瓷最大的风险。由于高古瓷器相对来说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文饰并不复杂,因此也成为赝品泛滥的重灾区。目前,高古瓷的造假因资金大和高科技注入,已经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吴树写的《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有的造假高手甚至可以保证他造的瓷器赝品可以通过各大拍卖行的鉴定,而且可以拍出过百万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