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余宝珠报道:民间淘回来的海丝陶瓷有什么价值,文物鉴定如何?30日,民间海丝陶瓷文化专家研讨会海博会现场召开。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及来自文物鉴定、收藏、考古、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就民间陶瓷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等议题进行介绍。
本次研讨会主要是以东莞市逸颐艺舍博物馆在海外通过民间交流、民间承传、民间收藏渠道,收集到的不少明清中国陶瓷珍品为基点,进一步讨论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莞的关系,挖掘该瓷器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外销品的内在价值,探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
现年80岁的黄伟宗,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研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项目,至今已超过20年。在他看来,陶瓷既是经济又是文化的产物,它穿越古今,过去由于海外对中国陶瓷的需求量大,加上其重量大、易破碎等特征,必须经过船运进行运输,因此,研究陶瓷文化对于梳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脉络有重要的价值。在横沥逸颐艺舍博物馆内,馆藏2万多件文物,其中包括郑和下西洋沉船所留下的文物,这些从印尼三座沉船收购得来的珍贵文物,其数量之多,藏品之珍贵,得到黄伟宗的认可和支持。他表示,民间藏品对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希望东莞进一步挖掘此类文化载体。
黄伟宗教授在研讨中指出,对东莞市逸颐艺舍博物馆进行了“民间海丝敦煌”的定位,其依据是参照在阳江考察南海1号宋代沉船的瓷器文物时为南海1号作出“海上敦煌”的定位和题辞,逸颐艺舍博物馆从其文物性质和数量上是迄今所见民间博物馆中,为“海丝”陶瓷文物之“最”而誉之。他还指出,从逸颐艺舍博物馆在海外收集到的中国古代陶瓷文物来看,其本身就是古代已有民间海丝文物交流之路的实证。从海外以民间交流、民间承传、民间收藏(简称“三民”)而收集回归的渠道,也即是民间海丝文物交流之路。可见,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是早有民间海丝文物交流之路的。
最后,建议东莞市发挥“敢为天下先”的传统和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战略的框架下,开拓出一条民间海丝文物交流之路来。并且开拓民间海丝文物路,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互联网+的高科技,使沉睡千百年的古文物焕发生命活力,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黄永源则指出,逸颐艺舍博物馆收藏与展出的由宋代到清代的外销出水瓷器,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更好地了解丝路文化、商贸沟通和文化交流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批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是反映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东莞无论从历史还是现代来说,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国的贸易合作基础扎实。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