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在瓷器博物馆内参观展览。(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胡旭东 摄)
展厅一角。(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胡旭东 摄)
中国侨网11月13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德国版报道,为期近4个月的康熙瓷器展近日在杜塞尔多夫德国瓷器博物馆(黑金斯博物馆)落下帷幕。
博物馆日前举行闭幕招待会,北威州经济部国务秘书霍泽茨基、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冯海阳、杜塞尔多夫副市长及近百位北威州政界、经济界和侨社代表参加了活动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展览。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到十八世纪初,康熙在位的60多年时间,中国的瓷器制造和出口达到鼎盛时期。大量的瓷器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流入欧洲,对欧洲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使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瓷器最早更多意义上是作为茶叶容器和茶具出口,而到了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瓷器日益和欧洲当地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融合。
这一阶段,中国瓷器的生产出口出现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中国瓷窑开始设计制作更适合欧洲生活的瓷器,如咖啡具,图案也开始使用欧洲的宗教和世俗生活题材。另一方面,欧洲上流社会开始个性化定制,出现了一批由欧洲设计、中国制造的瓷器。这批瓷器,高度体现了中国制造技术和欧洲文化的统一。这一类瓷器,也是本次展览集中展出的主题。
博物馆聘请了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冯海阳为本次展览监护人。冯海阳在招待会后对记者说,他当时刚到杜塞履新不久,就收到了博物馆的邀请,他很乐意接受了监护人的使命。
冯海阳说,本次展览的展品,都是来自当地私人和博物馆的藏品,而德国瓷器博物馆在当地又很有影响力,收集整理的展品档次很高。这样的展览,利用的是当地资源,而且也更容易让当地观众感同身受,体会到中国和欧洲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渊源。这也许可以作为弘扬中国文化的新的尝试。(胡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