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在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推动转型升级
陶瓷产业环保先行
(记者陈贻泽 吴凌平 通讯员黄位源)“按照陶瓷行业评价体系,园区企业综合评分均在85分以上,属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等级。”梧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史上最严厉的新《环保法》今年落地执行,不少地方的陶瓷企业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而停产整改,藤县的陶瓷企业却能继续生产,轻松占领市场。1-9月,该县陶瓷企业实现总产值超53.2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税收8500万元,在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
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董事杨根铨是位“老陶瓷人”,见证了新舵陶瓷从广东佛山西移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转型升级的发展历程。杨根铨说,产业的转移并非只是简单换一个地方继续以往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升级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前年,我们投资1500万元购置了全新的环保装置。”
为适应当地政府引入产业但绝不希望引进污染的硬性要求,新舵陶瓷开始了边发展边技术革新的转型路子。“目前国内仅有的10条意大利萨克米陶瓷生产线,我们公司就占了3条,比原有生产线节能30%。”杨根铨说,等明年二期自动化生产线投产之后,生产效能和节能环保将有大的飞跃。10月8日,记者在厂房看到杨根铨多次提及的这3条现代化生产线,机器阵列绵延上千米,蔚为壮观。杨根铨介绍说,国家加大环保力度,各类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所以新舵陶瓷不断寻求技术革新,使粉尘等排放数值符合并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值,3条新生产线的节能减排设计指标更是达到欧洲标准。
已有19家企业进驻、建成投产131条生产线的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引进的佛山陶瓷企业在转移过程中,纷纷升级了环保装置。走进广西瑞远陶瓷公司,生产车间闻不到异味。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建设废水沉降池、脱硫除尘喷淋塔等节能环保设施,切实处理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废气和污水等污染物。
藤县持续加大陶瓷企业的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环保先行,着力打造“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的绿色陶瓷产业基地。“坚持从源头上严把项目审批关,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标准的一律不得审批。”县长黄东明说。入园企业也主动革新、改造、提升,向循环经济、生态产业要效益。2013年底投产的广西碳歌环保新材料公司,专门“吞食”园区企业废弃的陶瓷、陶瓷废渣等固体废料,生产轻质陶瓷保温墙板。“现在两条生产线每月可‘吃掉’750吨废渣原料,废品利用比例达到90%,实现了陶瓷生产的循环利用。”公司负责人介绍。县委书记莫奕坚表示,藤县要充分发挥该项目的带动作用,使整个园区形成“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产业闭环,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