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照人
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立博物馆中,有一个展厅展出着1600年至1700年间的瓷器。其中一些青花瓷的图案是我国明朝时期瓷器的传统图案,如花鸟、侍女甚至凤凰、麒麟等等。但是瓷器上的款识却让人大跌眼镜,歪歪扭扭的图案既不像书法又不像绘画,倒像是道士画符,有种山寨的感觉。再仔细一读展品的铭牌,原来这些中国图案的青花瓷竟然都出自荷兰人之手,这到底是怎么穿越而来的?
没错,这真的是 “山寨”,而且还是400年前的山寨品。故事还得从一个叫代尔夫特的荷兰小镇说起。
这是一座位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之间的港口小镇,也是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作者扬·维梅尔一生居住的地方。运河、小桥、古巷、教堂、广场,这些欧洲小镇的标配在代尔夫特应有尽有。在纵横交错的运河旁,每周都会有大规模的集市,买一份炸鱼薯条,随意漫步街头,满眼尽是蓝白两色的瓷器。这,就是“代尔夫特蓝”。
17世纪初,随着荷兰人打败葡萄牙人获得东方海上的霸权,荷兰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10年把从中国购得的大批绿茶(红茶的引进要晚40年)集中于爪哇,然后再运载回国,正式开始将中国茶叶和陶瓷茶具引入欧洲。这个时期,茶叶贸易可以说完全被荷兰人所垄断,而作为六大主要港口之一的代尔夫特,则成为中国瓷器的第一登陆点。中国瓷器精美的细节刻画大大震惊了欧洲人,于是中国的青花瓷成为欧洲上流社会趋之若鹜的奢侈品,富人们以家中收藏的中国瓷器作为炫富的资本。
1620年随着万历帝的驾崩,中国国内的局势变得十分复杂,与欧洲的贸易也被迫中断。但当时“中国风”早已风靡欧洲,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荷兰的工匠们开始生产替代品。制陶商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景德镇购进白瓷釉和青花颜料,召集陶匠仿制中国的青花瓷。经过反复试制,制成了白釉蓝花的精细陶器。荷兰皇室也派专人筹建皇家代尔夫特蓝陶厂,大量仿造中国青花瓷,使得代尔夫特的青花白陶器在欧洲市场上逐渐走红并畅销。
1695年,荷兰精陶业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许多酿酒厂废弃的厂房都被改造成了窑厂,小小的代尔夫特竟然有32家制陶工厂。与此同时,荷兰人还生产出了青花陶片。在17和18世纪,整个欧洲的王公贵族都流行用青花陶片来装饰他们的城堡,于是代尔夫特的青花陶片卖到了慕尼黑,卖到了圣彼得堡,甚至凡尔赛宫都用它们装饰墙面。荷兰因此大赚了一笔。
然而,行业壁垒不高、创新意识不够、产品质量不过关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代尔夫特的制陶工厂。随着德国人发现高岭土并成功研制成硬质瓷器,英国瓷器工厂不断提高瓷器绘画的艺术水准,代尔夫特的制陶业日趋式微。到1840年的时候,整个代尔夫特只剩下“皇家代尔夫特”这一家陶瓷厂了,荷兰在欧洲陶瓷历史中的故事也基本告一段落。
我一直认为荷兰在欧洲文化历史的很多方面都充当着先锋者的角色。比如茶叶和青花瓷器,这些原本在欧洲不为人知的亚洲玩意儿都是由荷兰人最早引进,并迅速流行成为时尚。而且有经商头脑的荷兰人总能精准地找到炒作的机会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荷兰人似乎又很少把非本土的东西重新培育出一套自己的文化,从而彻底改变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方式,真正传承下来。我们熟知的奶茶和英式下午茶,现在还有谁知道在红茶里加奶和糖的饮用方法最早是在荷兰的阔太太里流行起来的?而这种饮用法在传到英国之后,被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下午茶文化,并成了高贵优雅的代名词。
有时候觉得荷兰人在历史的长河里更像是一个过客,匆匆而过却并不在意留下多少痕迹,也许他们就是这么一个“向前看”的民族吧。如今漫步在代尔夫特的街头,街上铺的是踩上去不怎么平整的砖头路,隔一段还嵌着一块蓝白瓷砖。颜色还是那个颜色,只是图案已多为荷兰风光、世界名画和西洋花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