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介福与德化三班交界处的辽田尖山,山头的红土中夹杂着黑色碳层,昨天,考古队员一边清理泥土,一边从中拣出不少陶瓷碎片。这些陶瓷碎片工艺朴素,纹饰略显简单,和去年发现的龙窑窑址残片比较相似。考古队员认定这又是一处烧制陶瓷的早期龙窑遗址。而与之邻近的龙窑遗址经过北京大学碳14成分检测,认为最迟是西周时期的遗迹。泉州市博物馆陈建中馆长认为,若再度检测,判定两处发现的龙窑遗址年代相当,则泉州烧造陶瓷的历史前移就有了新证。
考古队员一边清理泥土,一边从中拣出不少陶瓷碎片
去年11月7日,本报报道了《辽田尖山发现古窑址 泉州烧造陶瓷历史或提前2000年》。当时永春介福乡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早在1983年时辽田尖山有许多村民种植芦柑,掘土过程中就曾发现一些破碎的陶瓷片。直到去年11月,考古人员才在第一处山头,发掘到了四处叠压的龙窑窑址。这一次再发现三座,总数已达到七座。
永春辽田尖山考古山头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在去年考古发掘的基础上,泉州方面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考古挖掘手续。得以获批3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面积,这次挖掘工作由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和德化县文体新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从今年11月28日开始挖掘的。在距离第一处山头直线距离约200米远的小山坡上,再度发现新的龙窑遗址。目前开挖面积仅约三分之二,后续可能还有新发现。
龙窑依山势而建,拥有自然坡度。陈建中说,发现的遗址窑头比较完整,现场没有发现窑砖,说明挖掘时,是在山坡上开口,接着要往内挖掘。考古队员还从土层中发现高岭土的成分,说明这个地方烧制原始瓷器时,已经懂得如何使瓷胎变白了。
□延伸
泉州的陶瓷生产遍布各地,出现了许多专门生产外销陶瓷的著名瓷窑,产品远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是“海上丝绸之路”通商贸易的大宗产品。
在永春德化交界的辽田尖山遗址发现之前,泉州考古已发现的早期古代窑址为唐朝时期,顶峰为宋元时期。据1990年版本的《永春县志》记载,在一都乡黄沙村草洋水尾土地宫旁的山坡上,黄沙窑就是唐朝窑址,这里主要生产碗、杯、瓶、碟、罐等。还有碗窑乡、磁灶、童子山等窑址等数十处,主要烧青白瓷、青瓷和黑瓷。德化著名的屈斗宫窑遗址,则是中国宋至清代的民间瓷窑址。(海都记者 吴月芳 田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