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快记者黄惠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陶瓷文化与茶文化自古以来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互相提高了彼此的文化品位。茶在陶瓷的装饰包裹下更有一股古韵与意境,而陶瓷有了茶的填充倍显丰满,韵味十足。
上周末,由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易荟当代茶道艺术馆主办的易荟“触物·成器”吴昊宇陶瓷艺术展现场展出了两百余件手作陶瓷,用不同风格的陶瓷作品生动的说明了茶与器的相互联系。与此同时,展出现场也吸引来无数陶瓷爱好者前来观展。
茶器之缘,多了一份质朴与意境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其中便谈到茶汤的颜色与陶瓷茶器颜色的关系。作为器皿,陶瓷茶器为了茶而生,同时也很好地衬托了茶。
说到陶器,大家都知道紫砂,其实除了紫砂,其他材质的陶瓷杯也同样可以作为喝茶的佳器。
“紫砂杯与一般的陶瓷杯的区别在于,所用的陶土不同。其次,一个是上釉了,一个是没上釉,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一般的陶瓷杯饮茶就饮不出紫砂杯的效果。”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吴昊宇坦言道,从杯子的透气性来说,有人可能会认为不上釉的紫砂杯更透气,更利于茶香的释放,但上了釉的普通陶瓷杯因为陶土里含有一些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也会使杯子产生一些细孔,增加杯子的透气性。
据称,用陶瓷杯喝茶更能体现茶叶本质的味道,因为陶瓷是最接近自然的事物之一,取之于泥土,与茶叶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艺术家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因此做出了不同的陶瓷作品,有的陶瓷作品是厚杯,有的陶瓷作品是薄杯,而此番吴昊宇展出的大部分陶瓷作品就是以薄为特色。
“把陶瓷做薄就是为了让使用它的人更加的尊重它,让使用者很自然的用心去呵护他,轻拿轻放,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喝茶这一优雅的行为。”吴昊宇坦言,茶器是盛茶之物品,它的造型可以很巧妙的约束人的行为。
据了解,在我省,也有陶瓷艺术喜欢将陶瓷杯做薄,甚至做到蛋壳薄度,约为一毫米以下,堪称无二作品。
赏陶瓷,看其形,观其釉
然而,如何去鉴赏一副陶瓷作品?
“形为陶之骨,釉为陶之肤。”吴昊宇介绍说,陶瓷杯的造型是它的表情,而釉是它的皮肤,鉴赏陶瓷作品可以先从外形着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其次是看釉色。
也许有人会问,怎样的一种造型,或者釉色是最特别?对此,吴昊宇表示,各花入各眼,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时候艺术家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甚至可能将茶器做得不那么平整,让人有一种凹凸有致的美感。
以吴昊宇的“四季茶器”为例,其造型与《易经》中对应的是生长收藏之间的关系交相呼应。如,春款,造型如婷婷玉立,有生发之意;夏款,造型上是这四款中最高的,壶口较春款大了许多,有成长之意,充满张力;秋款,造型饱满寓意丰收,壶口较夏款略有缩小,聚气而收敛;冬款,造型上重心向下,气藏于壶中下部,壶口较秋款更为缩小,利于藏。
“艺术创作不应该留恋一种创作方法或者思维方式,应该大胆的抛弃,去寻找新的创作语言。”吴昊宇坦言道所有的艺术都是在表达看不见的事物,尤其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通常需要通过眼睛观察事物,不断的积累获取了艺术创作素材和灵感。在这个环节中,艺术家需要思考的是语言的转换,即把所见的事物转换成一种无形的内心感受,最后通过视觉艺术形式将其固化。如果艺术是有形,那么一定是工艺美术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