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瓷器是它所处朝代顶级审美的凝聚
马未都:宋瓷藏得很深,看着很简单,宋徽宗我印象中是富了八代,富的就没边了,宋代的美学呢就化腐朽为神奇对吧,本身是个毛病,瓦刺军他就是来捣乱的,他是碎你们家玻璃没想拿东西的人,宋(代)人呢就觉得文化是可以治国的,他有他天真的一面。
解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皇帝无疑是最鲜亮的角色,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渴望占据世间的奇珍异宝,进贡者们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官吏们汇集能工巧匠打造人间珍奇,以搏君王一笑,大部分中国瓷器中的极品也毫无例外地被收入了帝王之家,由于皇家对既实用又美观的瓷器钟爱备至,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器的窑场,史称“官窑”,这些“官窑”便是中国瓷器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因为皇帝对珍宝的探索与追寻是没有止境,也是不惜成本的。“官窑”瓷器是它所处朝代顶级审美的凝聚。
王鲁湘:现在我们中国玩瓷器的人啊都热衷于捧明三代,清三代的景德镇官窑,特别是彩绘瓷啊,但是也有一种声音包括国外的很多的一些博物馆,也仍然认为中国瓷器的鼎峰应该说还是在宋瓷,您怎么看?
马未都(收藏家):那肯定是宋瓷,因为为什么现在的人喜欢明清的瓷器呢?是因为明清的瓷器简单,人入门都是从简单起嘛,这个简单,这个热烈,看得懂,这画一个大牡丹,呀画得好鲜艳呀,这画一个金鱼,这金鱼画得好漂亮啊,他不就买了嘛,那么宋瓷它没这么复杂,它不是没这么复杂,它思想上复杂,它藏得很深,看着很简单,所以他就不容易去喜欢,因为我们要说宋瓷比明清(瓷器)好我必须要说出道理来。
王鲁湘:对。
马未都:不能张嘴就说我宋瓷比明清好,我觉得宋瓷好就好在它包含了它的哲学理念,而明清瓷器里是没有的,因为宋代瓷器呢甚至宋代艺术呢在中国的这个大朝代的历史中,我们可见的朝代的历史中它是唯一独特的是它官民两套(审美)系统,就是我们的审美明代、清代都是官民一套(审美)系统,就是皇上跟老百姓喜欢的,是一样的东西。
王鲁湘:玩一样的东西。
马未都:玩一样的东西是吧,老百姓找一个好玩的送给皇上玩,那么宋代不是这样的,宋代的这个就说瓷器官窑系统跟民间完全不一样,民间是民间系统。
解说:宋代被公认为是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而两宋官窑也被公认为代表了宋瓷烧造的最高水准和审美的最高境界,宋代官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除五大名窑外还有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建窑等等声名远播的民间瓷窑。
王鲁湘:宋瓷与其他朝代瓷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整个宋王朝存续了三百多年里一直流传有两套审美系统,官窑一套、民窑一套,官窑的审美其实就是宋代的宫廷审美,宋代的青瓷将这种审美集于一身,它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精神至上,强调的是一种内心感受,青瓷因为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得以提倡,后来发展成为宋代官窑美学的写照,宋代民窑的审美跟官窑完全不同,百姓都比较实际,强调的是世俗的感受,因此呢民窑瓷器大多重纹饰,看起来比较艳俗,绘画、书法等等艺术手段都被运用到了瓷器装饰上,比如民窑瓷器对文化的装饰就特别感兴趣,就是因为这种表达既直接又可以取悦大众,自然受到市场的欢迎,官窑、民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构成了宋瓷美学的丰富多彩。
解说:宋代官窑中除定窑产白瓷外,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全属青瓷系,熟悉中国陶瓷史的人都知道,我国陶瓷业在宋代已经全面发展,并非只有青瓷一支独秀,定窑以白瓷闻名,北宋前期定窑白瓷以精湛的印花工艺风靡全国,一度成为“贡瓷”,但在北宋晚期却被青瓷取代,黑瓷在宋代的影响也很大,宋人崇尚品茗,宋代的茶不同于现代的茶,沏出的茶以出白沫为佳,所以宜用黑盏来进行考较,因此盛行黑釉茶盏,但是黑瓷也一直没有成为“贡瓷”。由此可见宋人对青瓷情有独钟并非偶然的,既然不是技术上的原因,那么青瓷因何胜出呢?
王鲁湘:他为什么不选择纯白?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这个整个中国瓷器的发展上头有一个向玉靠拢,向玉进行追求的这么一种努力是吧,那么白玉应该是好像是最好的,然后青白玉次之,但是到这里它显然是朝着清白玉在走,你看特别一些好的官窑和汝窑的东西你在一个好的那个光线角度里头就跟青白玉是一样的呀。
马未都:对,那我觉得是这个一个最高统治者的一个追求,因为白的东西呢一旦走到头就一览无余,白本事是一个很难追求的,你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就中国人第一次把瓷器烧成真正意义的科学意义的白。
王鲁湘:白瓷。
马未都:是(南北朝)北齐时期,但它非常不普及,而且它的堆釉的地方呢非常的厚,玻璃感极强,玻璃感极强的时候呢它产生一种青绿色,到了唐代,唐代邢窑(白瓷)的出现它也有一个摸索过程,当它烧得非常完备的时候它的邢窑(白瓷)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白,它是带有青色的,带有一点闪青的一种白。
王鲁湘:闪青,对,对,对。
马未都:(北宋)定窑的白跟邢窑的白有一个不同就是它呈现黄色,这个黄色呢我想是它无奈之举,当时他很希望它烧白,但是烧不白,略微的有一点黄,那么定窑的持续时间有点长,它这个长是跟前后衔接,就是它直接跟(唐代)邢(窑)衔接,那么你从这个时候开始算的时候就非常长了,三百年以上的这个历史呢就让人产生了一种很简单的厌恶感。
王鲁湘:对,审美疲劳。
马未都:对,对,对,审美疲劳这个词非常好,就开始疲劳了,为什么汝窑在官窑之后出现呢?就因为汝窑能达到官窑所达不到的效果,官窑还是发灰。
王鲁湘:发灰。
马未都:还是没有那个青的那个感觉出来,真是到了汝窑的时候才能出现真正意义的青。
解说:宋徽宗笃信道教,他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在位期间曾大力推行道教,在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又叫绿章,写“青词”绿章的纸呈淡淡的蓝灰色,也叫天青色,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的宋徽宗的审美,而宋徽宗又将他的个人审美倾注到他心爱的青瓷中,天青色的汝窑瓷器制出来后,自然成为宋徽宗的最爱。
马未都:宋徽宗的艺术修养,我们在中国的皇帝中如果排行,排艺术不排政治才能,政治才能你不用排,他肯定在后头,艺术才能徽宗不排第一也得排第二,他是艺术造诣非常高的。
王鲁湘:对。
马未都:我印象中是富了八代了,那这富八代就富的就没边了,所以他就开始完全沉浸于艺术当中,他能够写一笔好字,画非常高等级的绘画,就是他那绘画你今天看也是高等级的。
王鲁湘:高等级的。
马未都:对吧,他的技法,就他对艺术的理解,他的艺术的修养是非常高的,这个是别人不能跟他比的,我们说的别人是指别的皇帝不能跟他比的,那么他在一国之君的权力下,他当然要有所创新对吧,他不受别人影响,他觉得瓷器就应该是这样,所以就造成了宋代尤其北宋晚期官民两套的审美系统,这在中国极为独特,对吧,官方是,我跟你那不搭介,我喜欢的东西你也不用喜欢。
王鲁湘:对。
马未都:我也不强迫你喜欢,你也别追,换句话说你追也追不上,你一看说这有啥好看的。
王鲁湘:对,你也不喜欢。
马未都:宋瓷藏得很深,看着很简单,宋徽宗我印象中是富了八代,富的就没边了,宋代的美学呢就化腐朽为神奇对吧,本身是个毛病,瓦刺军他就是来捣乱的,他是碎你们家玻璃没想拿东西的人,宋人呢就觉得文化是可以治国的,他有他天真的一面。
官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位居第二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出品最精,传世却最少,因此最受藏家追捧,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开窑时间前后仅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出品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汝窑瓷器的釉面上浮现着许多小气泡,因为汝窑的消失这一工艺也随之失传,后世的人们再也烧制不出同样的精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的考古发下,才将其中的奥秘大白于天下,原来汝窑在釉料中使用的玛瑙,汝窑瓷器中散布着的梦幻般美丽的微小气泡正是玛瑙在遇热分解后产生的,在釉料中加入玛瑙使汝窑瓷在特定的光线下焕发出七彩纷呈,灿若星辰的美感,因此汝窑瓷器也就有了“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美称。
官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地位仅次汝窑,官窑瓷器的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为青绿,官窑瓷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口部由于釉薄露出紫色的胎骨,圈足露胎的部分呈现铁褐的颜色,这就是所谓的“紫口铁足”,官窑上大多布满了不规则的纤细裂纹,也就是常人所说的开片。
王鲁湘:就是我们看到其他的窑口的时候啊,那个釉啊都是比较薄、玻璃状,我想刚烧出来的时候一定是那个光芒啊很刺目对吧,很刺目,但是这个官窑、汝窑是乳浊釉,釉非常的厚是吧,釉非常的厚,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工艺呢?而且会喜好这种工艺呢,当时它怎么创烧成功的我们今天是一个谜,因为它没有前因后果。
王鲁湘:对呀,前面没有来路啊。
马未都:没有来路,横空出世还不说吧,这个点啊就是还特别狭小,就没法扩展,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
王鲁湘:连山寨版的诞生都没有机会。
马未都:都没有,对,没有机会,我想在(宋)徽宗被俘虏之前可能这东西没出过宫廷,就没有出过宫廷,那么从我们对北方的陶瓷的就今天的了解来说呢,我们实际上我认为啊我们知道的历史啊百无一样,就都到不了一样,能知道百分之一就不错了。
解说:在今天已经发现的近两百处古代陶瓷遗址中,属于宋代的窑址大约占了七成,由此可见宋代陶瓷业的兴盛,但位列宋五大名窑前两位的汝窑和官窑的窑址却一直存有争议,上世纪八十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被发现,关于汝窑出处的争议总算尘埃落定。而北宋官窑的窑址却一直成谜,有研究学者认为,北宋官窑窑址应该就在都城汴梁附近,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将汴梁旧城以及整个黄河下游淹没,有很多文化古迹就淹没在了黄河故道之下,这或许就是北宋官窑窑址难寻的原因。
王鲁湘:就是汝窑也好啊,官窑也好啊,实际生产出来的这个物件啊没有多少实用件。
马未都:对,摆设多。
王鲁湘:都是以摆设多,而且器形都以小型器形为多,那是也就是说当时候的皇上的生活用瓷还是另外一套,是不是还是比如说是定窑的好的东西。
马未都:现在不敢说,我觉得呢有一个可能就是官窑系统中你比如就是宋官窑系统啊,就是宋官宋,汝官窑系统中呢碗盘还是见的,你比如说有个碗,非常漂亮的碗,那么因为餐具这一类很容易被打碎,被使用掉,另外一个呢它北宋官窑和北宋汝窑非常难保存下来是因为金兵的入侵。
王鲁湘:破坏。
马未都:他们跑的时候宋室南渡的时候瓷器是绝不可能带的,瓷器又重又容易破损,谁没事带瓷器啊,所以这部分的东西基本上都在金兵的这个胜利品中,是吧,慢慢使吧,金兵当时可能拿这碗吃完饭破了就随手就扔了。
王鲁湘:这完全可能。
马未都:就没当事嘛。
王鲁湘:对对,对。
马未都:所以我们今天保留下来的呢可能艺术陈设的会有,为什么呢?觉得这东西也不能使,摆着,反而留下来了,如果你说这就是一个碗,那拿来就用了,有可能是这种。
解说:北宋的汝窑和官窑都是宋徽宗在位期间开始烧制瓷器的,宋徽宗执政二十几年,汝窑与官窑烧制精品的时间也就仅有二十几年,瓷窑规模本来就小,出产更少,后又遭逢兵难,接下来是一千年时间的淘汰,汝窑、官窑瓷器能有少量存世实属不易,因而后世藏家会用珍若拱壁、寥若晨星这样极有分量的词汇来形容汝窑、官窑瓷器的珍贵。
王鲁湘:现在为什么在整个这个欧洲、北美还有我们真正中国的一些比较高雅的一些收藏家,搞瓷器史的人都会认定这个在北宋的这个瓷器中间它达到的那一种美学的境界,后来就不可重复,或者是就怎么也体现不出那种韵味了是怎么回事呢?
马未都:我觉得后面呢这个主要是历史不给我们这个机会了,到了明代以后呢明代虽然有复宋的愿望,但什么东西都没长成的时候落到宣德这个皇帝身上呢,宣德只有十年,宣德是个最善玩、贪玩的皇帝,所以几乎断送了明朝,明朝不是偶然的因素,明朝到宣德后期就结束了,到正统,一被瓦刺军抓起来这个明朝到此就结束了,结果瓦刺军这人呢也不善于统治,我觉得瓦刺军就没想夺取政权。
王鲁湘:他没想过要中原。
马未都:对,他没想过,他不想,他就是来捣乱的。
王鲁湘:来捣乱的。
马未都:他是碎你们家玻璃没想拿东西的人,所以呢这个明朝后面呢就这么不停的这种你不能算它苟延残喘,但是呢明朝还是没有拿出一个非常高等级的国策,还是一种将就,所以明朝的艺术整体看下来再怎么着跟宋代呢,因为宋代有很多东西没保留下来,咱们看不到,比如说我们看不到真正好的宋代的家居,看到的都是图画,那么它没保留下来我们能看到明代保留下来的实际上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个词汇,明式家具,实际上是宋式家具对吧,是宋代的风气延续到今天。
王鲁湘:宋代趣味的延续。
马未都:对。
王鲁湘: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整个实际上宋朝的瓷器之所以出现这一种昙花一现是吧,留下来的东西这么少,存世的时间这么短,而且当时影响的范围真正使用它,欣赏它的人的人群的范围是如此的高端和窄小,但是不管怎么样,它是整个宋代的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经济、科学、技术种种东西一个综合的。
马未都:集中表达。
王鲁湘:集中的一个表达。
马未都:对。
王鲁湘:所以这是它的可贵性。
马未都:为,这个多层面的我们过去很少这么想问题,觉得一瓷器就是个瓷器,撑死了科技革命,对吧,科技上做的如何登峰造极,没有想过就是宗教对它有什么影响,是吧,哲学、美学对它有什么影响,都没想过。
解说:如果说宋代是一个“瓷器的时代”的话,那么宋瓷瓷釉上所体现的艺术特色与工艺技术就是这个“瓷器时代”的特征,宋代瓷器釉色追求自然天成的美,这其实是受益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崇尚天然真实,鄙薄雕琢伪饰,把自然朴素之美作为理想之美的典范,以汝窑、官窑为首的宋代五大名窑,正是将这种自然朴素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王鲁湘:汝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名气最大,南宋人叶寘在《坦齐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顾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这是南宋人的记载,他生活的时期离北宋很近,所以这段记载非常可信,古人的这些记载对后人产生很大影响,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可今天呢我们究竟有多少汝窑瓷器存世呢?汝窑瓷器的统计无法做到精确,因为呢有个别汝窑瓷器在私人手中未必能统计到,目前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统计,说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这些汝窑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都有汝窑收藏和陈列,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