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高中学生都是开始填报志愿时才认真考虑自己的志愿及职业走向,绝大多数的学生完全根据分数去套学校或专业,或依赖父母、老师选择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对未来规划存在盲目性。为此,滨州市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滨州分行营业部客户服务部经理刘成勇建议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让学生从小规划职业目标,全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刘成勇向大众网记者介绍,目前,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出现在大学,而在中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职业生涯教育。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仍是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中学教育的惟一出路。大部分高中学生都是在高考结束后开始填报志愿的时候,才会认真考虑自己的志愿及职业走向。选择院校和专业填报志愿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完全根据分数去套学校或专业,或者依赖父母、老师选择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一旦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发现自己缺乏兴趣或不能胜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最终丧失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了一项针对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填报志愿时,仅有13.6%了解所选专业;71.2%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刘成勇说。
刘成勇告诉大众网记者,高中生有面对前途的憧憬与迷茫,也有面临竞争的压力与焦虑,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生活适应、情绪管理、交往和谐、生涯规划等一系列难题。“成功的人生必须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建议从高中开设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规划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刘成勇说,学校和教师要提供适宜的指导。
“一个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刘成勇说,如果孩子能在中小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那么,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就不会盲目,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建议滨州在学校中开展职业兴趣测试、职业意识引导和职业素质提高的配套教育,并把《中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做为一门课程规范地引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