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雕塑是以陶或瓷为成型材料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物质性的瓷泥通过窑火进行变幻和肯定来凝聚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其他材质雕塑不可替代的一门艺术种类。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陶瓷雕塑始终与人类相伴,一些雕塑瓷还具有双重价值,既是一件艺术品,又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具,它已经成为装点生活,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品。
(一)陶瓷雕塑艺术特点
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据史书记载,隋代就有狮、象大兽进献皇宫。两宋时期吸收陶、陶马、石刻、泥塑等雕塑艺术提高技艺。明代出现许多精雕细刻的瓷佛像,颇负盛名。清代的镂空转心瓶,公道杯等都是著名的瓷雕产品。新中国成立后,瓷雕更是飞快发展,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皇,鲜艳夺目。
(二)陶瓷雕塑装饰特色
远在隋代,就出现了景德镇瓷器雕塑品,到元、明期间,瓷塑品上有了加彩粗糙之纹饰。至清代,由于粉彩的产生与发展,很多中低级粉彩工也从事少量的彩饰(俗称“加彩”)。当时艺人们为追求工艺之技巧,雕塑彩绘的艺术风格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康熙的五彩,雍正粉彩的彩饰风格,瓷雕多以素身,满地彩饰方法进行加彩,除面部少彩或手足肉身不彩外,一般多以缠枝花卉、豆芽樱子、云头饰满,又以色地,沙地、珍珠地夹彩,不惜工本,由简到繁,以“满”为好的画风,风靡一时,有些一直保持至今。
又如福,禄、寿三星,是传统雕塑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是一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在装饰上采用了粉彩的技法,题材上配以吉祥如意,龙、狮,蝠、寿,桃等图案而饰之,又以流云、海水、洋莲边花相衬托。装饰技巧上变化多姿,线条刚柔相济,画面严谨,色彩华丽而又典雅,平铺之中结构匀称,穿插自然得体,既有变化而又统一,构成了粉彩装饰特殊的艺术效果。又如,万花观音和万花罗汉雕塑产品,则以粉彩填画装饰,别具一格。它吸取了工笔国画与宫廷壁画之长处,采用勾,勒,点、染之技法描绘各种花卉,以金地相衬托,给人以五彩缤纷,金碧辉煌之美感,在国内外展览会及市场销售上深受群众喜爱和赞赏。
(三)陶瓷雕塑的当代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陶瓷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但又不是“纯粹”的立体造型。形体是构筑陶瓷雕塑形象的基础,但构成雕塑形象的,却又不是单纯的形体。陶瓷雕塑既有着一般雕塑语言的共性,又有着明显与众不同的特性。陶瓷雕塑有别于其他雕塑形式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方面,首先是它以陶瓷材料和制作工艺创制的雕塑形象,含有着与众不同,极富特色的材料审美效应。
以不同质地陶瓷坯胎同各式各样釉面结合而形成的陶瓷雕塑形象,使它具有某种犹如自然生成的,带有各式各样色泽、斑点、肌理纹饰而光华闪烁的体表。它的这种体表赋予着雕塑造像以独具特色和审美效果。陶瓷雕塑立体形象的基础是形体,然而形体本身并不是完整意义陶瓷雕塑形象。只有当雕塑的形体同与之相应的后续工艺加之结合、表现出特定陶瓷材质审美特征时,才是完整意义,完整形态的雕塑形象。由于陶瓷雕塑的特有语言特征与构成要素,决定了它应有的艺术气质。陶瓷作为一种特殊材质,本身就流淌着贵族血液。譬如景德镇闻名中外的高温色釉,把它施之于雕塑之上,就如同给雕塑穿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烧制好的白釉瓷雕可以进行后期彩绘。这是陶瓷区别与其它种类雕塑的又一特征。对瓷雕白胎可以进行粉彩、古彩、新彩,或单一、或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彩绘。由于釉上材料料色繁多,加彩的雕塑可使造型体表达到五彩纷呈,令人目不睱给的程度。合理运用塑、绘两种语言手段,并使形、色两种媒介和谐巧妙,分寸得宜地有机融汇在同一雕塑对象之中,这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