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业展厅内,成品的吉玉陶瓷餐具。
钟优宴指导陶艺师傅绘画陶瓷。
工人整理陶瓷半成品准备入炉。
沿着蜿蜒的山路,七转八拐,到了大埔县的最南端——桃源镇,穿过拥挤的街道,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便出现在眼前。
虽然偏隅“山中山”大埔的一角,但是吉玉陶瓷在国际上却小有名气。在时尚文化策源地、法国巴黎老佛爷百货奢侈品(Galeries Lafayette)的橱窗里就展示着吉玉陶瓷产品;在日用品检测标准最严格的美国,吉玉陶瓷生产的陶瓷餐具也供不应求。
一个山乡陶瓷工厂的产品,是如何走出国门,登上国际高端市场的?
这背后是一群陶瓷匠人数十年的潜心钻研,是一个传承了六代的陶瓷世家对陶瓷工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世代“匠心”。
匠心不变
六代传承 坚持高品质传统手绘彩瓷
早春3月,细雨蒙蒙。一大早,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53岁的钟优宴便到大埔县城处理公司的扩大经营事项。中午时分,为了赶赴记者的采访又匆忙赶回公司。数十年来,这样的奔波忙碌钟优宴早已习以为常。顾不上喝一口茶,他就带着记者走进吉玉陶瓷的生产一线。
虽然是公司的董事长,钟优宴依然坚持每天下生产一线抓产品质量。他的目标很简单——“踏踏实实生产好产品”。这种执着,即使在企业当年面临困难时也未改变。“无论经营策略怎么变,我们一线坚持做高质量的陶瓷。”钟优宴说。
记者看到,在吉玉陶瓷公司附近一块空地上,摆放着一堆崭新的瓷器,就在记者以为这是准备装车的产品时,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冯新益却告诉记者,这些看起来几乎找不到瑕疵的产品是公司准备处理的次品。
“如果说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内涵,那么工匠精神就贯穿了公司的发展全过程。”冯新益说。
吉玉陶瓷主要生产餐具等日用陶瓷。时下,虽然装窑方式与烧窑方式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吉玉瓷器的生产工艺却保持了传统,仍然采取手绘釉下彩制作工艺。
“吉玉的手彩即手绘彩瓷,这不同于景德镇、潮州等地的日用陶瓷工艺。”据冯新益介绍,景德镇虽然也是手彩,但主要做高档艺术品;而潮汕地区生产的彩瓷则主要是贴花,瓷器上的图案是由一层薄薄的贴纸贴上去的。
在吉玉陶瓷公司的手绘车间,记者看到,一个个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杯、碗、瓶的半成品,里面有很多师傅正在工作台前聚精会神地工作。
一位60岁左右的手绘师傅左手执一个白胎碗,右手用笔蘸起青黑色颜料,寥寥几笔,便画出一团特色的“奎斗”图案,不到一分钟时间,一只“奎斗碗”便手绘完成。待绘上的矿物颜料晾干后,瓷器胚被均匀上釉再晾干。灰白的釉浆将瓷器胚重又覆盖成素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经过窑炉的高温锤炼,素色的釉变得透明,釉下浓艳的色彩纤毫毕现。
“有的手彩瓷器,一个手绘师傅一天只能做十多个,而贴花的工人一天能贴三四百个。”钟优宴说,虽然耗时耗力,但手彩釉下彩比起贴花的釉上彩更具传统特色,立体感更强,而且由于色彩在釉下,能够永不褪色,更受消费者的喜爱,价格也能达到贴花彩瓷的10倍。“如一般贴花的釉上彩日用碗卖4、5元一个,而手彩釉下彩碗在欧美国家却能卖12美元即七八十元一个。”
在沿袭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吉玉陶瓷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确保了自控生产与终端检测完美细节的高度统一。
在产品制造过程,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依据ISO国际化管理体系要求,设有专门IQC、IPQC、QC部门,从原料进厂到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出厂,形成一系列产品检验跟踪系统,并配有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经验丰富的质量检测人员,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首检、自检、顺检”的三检制度,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坚决不流入下工序,充分保证了产品质量。
“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环节都严格审检,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每一批产品都标明用户信息,便于识别。”冯新益说,吉玉陶瓷自2010年开始实行品牌战略路线以来,服务性品牌的建设卓有成效,很多国内外客户只要一提到“吉玉”陶瓷便会对其独特的手绘艺术产生联想。此外,公司的设计创作人员在认真搜集和整理国外陶瓷市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帮助客户开发出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陶瓷产品,这让客户对吉玉陶瓷产品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目前,公司在香港、广州、深圳等地寻求并建立代理机构为客户提供多形式的服务渠道,认真地进行投诉记录和处理。“历年来,公司产品投诉率低于1%,解决率高于98%,没有一家客户针对公司的产品质量提出诉讼。”冯新益说。
匠心求变
不断创新 传统工艺融入科技力量
对陶瓷行业来说,3月仍属于“寒冬”期,这期间许多陶企还未准备开窑,但吉玉陶瓷所有生产线早已备足马力开工。
“还没过完年,国内外的订单就源源不断。”钟优宴说,不断创新,是吉玉这么多年来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立身之本”。
在吉玉陶瓷的烧制车间,一辆辆小车上装满了素色上釉的杯碗等瓷器胚,它们在轨道上排队,等待进入山洞隧道一般的隧道窑。
这条长达80米的分段式隧道是大埔首条分段式天然气陶瓷隧道窑,建于2012年,里面是高达1300℃的高温“炼狱”。经过预热,装在小车上的瓷器缓缓进窑,走完全程约10小时,大约半个小时能有一车瓷器出窑。
钟优宴介绍,这条隧道窑采用的是“电气混烧”的窑炉,“用电烧窑温度更稳定,也更节约成本。但只用电烧到1300℃时难以控制,需要加入天然气混烧”。他介绍,采用这些现代化的烧窑方式,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烧成品的质量。快速烧成梭式窑四周都配置了火枪,可以从四周喷火,比起只是底部喷火的普通梭式窑,烧制得更加均匀,“而且不仅节能降耗达2成以上,生产能力也比原来增加1倍以上。”
为了生产出更高品质的陶瓷,近年来,吉玉陶瓷在原2座24立方液化气窑、3座12立方液化气窑、1座样品窑、32台滚压机和3台大型炼泥机的基础上,新添1座65米长的隧道窑,并在1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面积外,不断扩大生产基地,形成年产中高档陶瓷百万套的、具有国内一流生产规模和管理能力的手绘陶瓷生产基地。
“这些年,我们有步骤地推动企业朝着科技型、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方向发展。”钟优宴说,首先是打造个性化的陶瓷产品。公司于2007年1月成立研究开发中心,主要负责公司的新品开发、技术创新、质量控制、产品检测等工作。内设产品研发室、化验室、实验室、检测室、技术创新室,拥有一套先进的化验、实验和检测设备,并拥有12名研发人员。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每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钟优宴说。
在科研上的大投入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截至目前,吉玉陶瓷公司获得国家产品技术专利42项、陶瓷艺术与设计大赛金奖与科学技术奖等15项重大奖项。
2014年,公司投入300多万元,新建了工程技术产品研发中心,并重新组建17人的产品研发设计团队,推出个性化的陶瓷产品。与此同时,公司还邀请北京、上海、陕西以及台湾等地的知名画家参与陶瓷产品设计,并与欧美客户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每年推出的创新产品100多款。“我们还在欧盟20国、美国注册‘吉玉’牌商标。”冯新益说,随着产品花色品种的创新和品牌的打响,公司的客户订单大幅增加,尤其是海外客户迅猛增长。
吉玉陶瓷生产的主要是生产釉下高温手绘日用瓷、工艺瓷等产品。在国际经济形势疲软、欧盟反倾销力度加大的大背景下,因产品设计创新,融入了现代多彩的流行色,广受欧美客商青睐,订单源源不断。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上匠人们的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吉玉陶瓷的生产的陶瓷产品以其“独特、精致、健康、高品质”的特点畅销美国、欧盟、南美、中东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年销量近亿元。
去年,吉玉陶瓷随中国百个陶瓷品牌参加英国的展会。开幕式上,主办方选择了吉玉陶瓷产品作为大会展示背景,“这是对吉玉陶瓷最大的肯定。”钟优宴说。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去年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新三板上市,目前上市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对吉玉陶瓷来说,新的征程又即将开始。
人物访谈
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优宴:
“经得起对比和时间考验的才是好产品”
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大埔县桃源陶瓷工艺厂,成立于1989年10月。“30年来,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今天。”钟优宴说,二三十年前,他成立陶瓷工艺厂,不只是为了一份谋生事业,也是对于家族百年陶瓷工艺的一种传承。
在钟优宴的办公室仍然保存着清朝光绪年间的两张契约,一张契约显示他的高曾祖父购买土地建龙窑,另一张契约显示他的高曾祖父在自家龙窑附近买下了邻居的大水车。
细数钟家制作陶瓷的历史,上溯六代的祖祖辈辈均以烧制瓷器为生。钟优宴回忆,当年他的祖辈将出窑的陶瓷人工运到附近的高陂镇,再从高陂镇的韩江码头装船运往潮汕再运出海外。抗日战争时,这条瓷器出口被阻断,不少龙窑在当时被拆除或者废弃,其中就包括钟优宴爷爷家的龙窑。
土改之后,钟家村里数条龙窑合并成为一家集体性质的陶瓷厂。钟优宴的父亲钟度光是公社瓷器厂(国营厂)的厂长,一直到1985年退休。就在父亲退休时,钟优宴也从公社的瓷器厂结束学徒生涯,开始单干。至此,钟优宴大多数时间用来和陶土、机器以及沉默的材料打交道,渐渐演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造物”乐章。
如今从学徒到个体户再到公司准备上新三板,钟优宴重拾了钟家祖辈留下的老行当,并把它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目前,虽然陶瓷行业“寒冬”未过,行业洗牌加剧。但在钟优宴看来,这种淘汰也是一次机会,此前竞争无序的行业将面临重新调整,人们对质量的追求将使重品质的陶瓷企业更有出路。在他看来,这也是社会对“工匠精神”追求的体现,无论是好产品还是真工匠,都经得起对比和时间的考验。
南方日报:大埔是“陶瓷之乡”,陶瓷企业多、竞争也比较大,吉玉陶瓷是怎样脱颖而出的?
钟优宴:吉玉以前是做工艺陶瓷,但是销量不稳定。有客人提出做日用瓷,我采纳了意见,但是日用瓷的生产技术要求比较高,当时我夫人是坚决反对的,但我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改进了技术坚持下来,现在看来当初我的坚持是对的。
做日用陶瓷成本比较高,如果是做低端市场是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我选择了高端市场。现在大埔销往美国的日用陶瓷吉玉就占了90%,原因就是很多企业的产品达不到销美的出口要求,吉玉做到了,通过了全世界最严格的检测。
另外一点,吉玉能坚持发展下来靠的是坚持自己的手绘特色。现在很多贴花的产品已经倒下,手绘产品迎合了市场的发展需求,个性化的产品、创新时尚的纹理图案让吉玉的日用产品总能引领世界潮流。
南方日报:对于外行人来说,市面上的陶瓷产品似乎大同小异,陶瓷品质的好坏体现在什么地方?
钟优宴:在陶瓷行业,好的产品都是对比出来的。很多产品一眼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放在一起比就能看出细微的差别,例如纹理、色泽等。
另外一个就是看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陶瓷产品出厂前都会打蜡,所以看起来光泽度都一样,但使用一段时间蜡褪去之后,比较劣质的产品会显得哑色、没有光泽,看起来非常旧;真正质量好的产品则能依旧保持光鲜度,看起来像新的一样。这就源于对质量的控制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