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和2日,“央视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走进潮汕寻宝活动”在潮安区庵埠镇举行,活动由潮安区文广新局倡导,岭东中华文化研究院和潮安区情缘阁文化艺术中心主办。
丘小君,著名古陶瓷评鉴专家,从事古陶瓷研究鉴定30多年,目前常居香港和纽约两地,为香港著名收藏团体“求知雅集”董事和鉴定顾问,兼任海内外多家拍卖行和博物馆征集顾问,中国古陶瓷鉴定领军人物之一。
记者:丘先生,两天的鉴宝活动很辛苦,据说藏家参与热情很高,都冲着您而来,有的只想见您一面,发现的真品多不多?
丘小君:这次到潮州来感觉很不错,潮州是中国著名瓷都,我觉得来这里看一下很有必要,虽然少来,但我对潮汕是熟悉的。在20多年前,饶平有个村庄曾经是中国古陶瓷的集散地,很有名,后来散了,我认识当时一些做陶瓷生意的人,他们对古陶瓷的介入较早,我现在还记得一些人的名字,目前广州带河路古玩市场大部分是饶平人开的店。当然,潮汕很多年前比较大的古玩商我都认识。
这次鉴宝两天看了好几百件,古陶瓷的真品占了7成左右,且精品不少,有宋代五大名窑的,也有清代代表性官窑器物,一些博物馆没有的也都出现了,非常不错。价值高的大部分是出土和出水器,传世的多为普品。我觉得潮汕人很精明,反映在古陶瓷收藏上也如此。
记者:有人说30年来国内出土的古陶瓷数量很多,是这样吗?
丘小君:这是真实的情况,我经过多年的民间调查,30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出土无数的瓷器,大都流散民间,有时出现一批同类的东西,瞬间就消失了,很长时间没再出现,被私人收藏了。这些东西有多重要?几乎历代名窑都有,包括宋代五大名窑、元代青花、明代永乐宣德青花,成化官窑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清代官窑。在淮北大运河一带,有的河道已干涸,当地村民在河道挖出很多历代瓷器,整个河道一个窟窿挨着一个窟窿,百孔千疮,这种无序开挖到上世纪90年代末达到高潮,当地政府发现了,已经禁止,窟窿也作了填埋。那里是古代交通运输主要通道,沉船很多,河道里面当然有好多的宝藏,我在南京和徐州鉴宝,看到这类运河瓷最多,这次在潮州看到的也有这一类的。记者:不是说宋五大名窑存世量很少吗?有的专家还坚持汝窑全世界只有67件半的说法,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丘小君:这种说法早已被推翻,事实胜于雄辩,目前发现的河南鲁山段店窑,就有宋代五大名窑的器物,挖掘到的汝窑不少,有的精美程度甚至超过博物馆藏品,大量被民间收藏家所收藏。民间出现的清代官窑又是怎么回事?江西的鄱阳湖是官窑瓷器运往京城的必经之路,那里有一个叫老爷店的地方,暗流很急,据当地人反映,古代在这里的沉船有上百艘之多,民间新出现的清代官窑多出自那里。所以,必须全面了解古陶瓷的出土分布情况,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谈得上鉴定和保护。
记者:目前民间收藏的古陶瓷精品很多,有的专家并不认可,导致了大量往海外流失,这对保护不利,情况非常糟糕,您的看法呢?古陶瓷的鉴定在专家中达成共识有那么困难吗?
丘小君: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一些专家没有深入民间调查,没有跟高端的藏家打交道,过手的东西很少,想当然,只停留于固有的认知,认为博物馆都没有,民间怎么会有?事实上博物馆的收藏是很局限的,又长期没有在社会上征集,民间有的博物馆没有很正常。另外,河道和湖泊出来的东西因为都是出自淡水,含酸碱性弱,大部分瓷器看起来很新,如果鉴定功力不足的话很容易误判,认为是高仿品,这是当前古陶瓷认识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我非常担心,生怕专家的误导,导致真正宝贝的埋没。形势非常严峻,我专门在香港《紫荆》杂志撰文,主题是中华文物保护到了最紧急时候,希望能唤起社会关注,现在我天天在操这个心,真的很紧迫。文物保护首先要从鉴定人员入手,非培养一批实战型的鉴定人才不可,最好眼鉴和先进仪器相结合,做到万无一失。有先知先觉的收藏家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每一件藏品,如果保管不好,损坏了,流失了,我们就是历史罪人,就愧对后人。暂时没法确认的,留待以后慢慢研究,千万不要仓促否定,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弄清楚。我认识国内各个城市的藏家,手头有上千件的,甚至上万件的陶瓷藏品,大概有100多人,大多为有实力、有眼光的企业家,大家要着眼于文化传承,不要只是想着眼前的经济效益,只要是真的宝贝,今后一定是值钱的,无论什么时候出手都会后悔。可以多办一些美术馆、展览馆之类,展示就是最好的保护。